每个员工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缺乏目标的工作是没意义的,单一的产量目标也是单调的。结合精益改善活动,围绕QCDSM展开目标的制定和分解,让每个员工都能理解、认可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而不仅仅是机械的劳动。
有句广告词是“只要你知道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说得好,只要我们有目标而且为之奋斗,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对很多人,尤其是一线员工而言,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做什么。从另一个角度讲,管理者需要制定好目标系统引导员工,告诉员工他需要“去哪里”。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常用的生产管理方面的绩效目标,如质量(Q)、成本(C)、交期(D)、安全(S)、士气(M)。
质量:“质量第一”这是很多企业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得出的结论。的确,质量不好就意味着失去客户,最终会让企业关门,所以,我们需要引导员工在工作中关注质量。怎么做呢?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和质量有关的关键绩效指标,比如,一次性合格率、投诉率、返工率等。如图3-6所示。
图3-6 质量绩效指标展示
成本:对股东来说,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创造价值和利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生产效率、人均小时产出(UPPH)等关键绩效指标。如图3-7所示。
图3-7 成本绩效指标展示
交期:对客户而言,按时按量交货是对供应商最基本的要求,一旦企业延期交货期,就意味着要失去很多订单,重则失去很多客户。所以,企业必须设定生产计划达成率、交货达成率等绩效考核指标。如图3-8所示。
图3-8 交期绩效指标展示
当然,质量、成本、交期等绩效指标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因为所有的绩效都必须由人完成,如果我们的工作环境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没办法保证,还谈什么质量、成本、交期。
笔者常和一些企业家谈及这个话题,对企业而言,到底什么是第一位的?
“是客户,因为客户是上帝。”
“是质量,因为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
“是股东,因为没有股东就没有企业。”
“是创新,因为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力。”
……
但是,笔者要告诉企业家,对企业而言,员工是最重要的,而员工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所以,监控车间的安全状况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关注安全事故次数的同时,按照海因里希法则(即300∶29∶1法则,每330起生产安全事件中,会发生1起重伤或死亡事故,29起轻伤事故,300起无伤害事故),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安全隐患,我们还需要增加安全隐患的识别绩效考核指标。如图3-9所示。
图3-9 安全绩效指标展示
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所以,员工的士气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为了打造“嗷嗷叫”的团队。我们需要改善氛围,需要做好5S管理,需要关注员工的培训和成长。如图3-10所示。
图3-10 士气绩效指标展示
绩效目标管理与目视化看板相结合,可以让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目标,并知道当前的状况,看板需要每日更新与维护。
推行精益生产的企业应该把员工看作是资源而非实现运营目标的工具,应该充分尊重员工、在员工身上投资并培育人才。当所有员工都积极的、主动地提交建议,并且得到落实时,企业离精益成功的距离就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