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巴纳德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是现代组织理论经典名著之一。80年之后,其理论的力量没有减少,那些独到深远的论述,继续引导着我们探索后现代的世界。

巴纳德的理论有什么用吗?借用詹姆斯·马奇的话比较贴切,他说得痛快,“最好不要问我,我的想法有什么直接有用性,我不会回答这种问题。如果硬要问我的想法有什么用处的话,那最好去问那些审视我的想法的人,而不要问我这个产生想法的人。对我而言,学问有个特征比有没有用更重要,那就是美不美。我在乎的是,想法是否优雅迷人、是否让人眼前一亮——美丽事务的共通之处。……最后,你知道,我们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微尘,立身扬名,不过是无知者的幻想。我们所有的希望都是微不足道的,除了对我们自己而言;某样东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选择让它重要。我认为,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也许是,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在我们卑微的角色中,尽可能给生命添加更多的美而不是丑。”1

这本著作极富思想性,为组织下了一个至今令人无法超越的定义,有着超乎寻常的洞察力。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本书的内容难以理解。想要理解巴纳德,需要全身心地去感知,需屏气凝神去体会,沉浸是适合的状态。写作本书,希望重温经典,再现巴纳德思想的美好之处。通过解析他的语言,通过举例,通过真实案例,通过指明某些联系之处,通过一些似乎不必要的停留,通过偶尔略显啰唆的重复,以呈现他到底讲了什么?哪些是关键的地方?有何微妙的含义?

本书正文共计16章,所有内容都是先引用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著作中的一些原文,然后紧接着做出我们的分析和解释,力求立体、精确、丰富、形象地表达出巴纳德的愿意。在内容选择上做出了取舍,尽量聚焦于组织问题中相对重要的内容,研读其最难理解之处;在研读方式上,尽力贴合巴纳德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用描述去刻画某种不易感知到的存在。哪里讲的多一些,哪里少一些,要不要分成几点,要不要一气呵成?所有这些选择,基于尊重原著,尊重愿意,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好一些。

巴纳德的语言具有独特性,跨越时空,在本质和现象之间,时常闪现出射线般的洞察力。其理论思想的精髓如下:

巴纳德定义的组织,是一个由人的协作活动组成的系统,协作活动是基本单元。这不同于将组织视为人的集合体的定义。协作活动由个人提供,个人具有有限的选择能力,协作活动产生于这种有限的选择能力。本质意义上的组织是一个活动集合,现象形态的组织才是一个包含个人、财物和社会等资源因素的存在,巴纳德将之称为协作体系。组织是协作体系之内的一个看不见、可感知、动态变化的“场”。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充要条件是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信息的交流,其持续存在下去需要两个条件:效果和能率。决策在组织中是一个专业化过程,包含道德因素和随机应变因素。对组织整体的创造职能是领导活动的本质,这种创造需要协调组织中各种力量交互作用下的复杂的道德准则。

欢迎您进入巴纳德思想交流之旅,伴随着阅读巴纳德的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和论文集《组织与管理》,可能会有更好的体验感。本书对《经理人员的职能》研读,选择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翻译版本,由孙耀君等人翻译,书中的标注页也与此对应,这个版本翻译较为准确,在早期的巴纳德爱好者中流传甚广。读者也可以借助由王永贵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翻译版本和2013年出版的珍藏版。《组织与管理》,可以参照由曾琳、赵菁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的版本,以及由詹正茂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版本。

郭威 北京三味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