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向管理时尚说不》(暂定名)
在管理实践中,没有人反对“简单即是美”这样一个浅显的管理道理。可是能够做到简单做管理的人却不多,而且有时候越是希望简单做管理的人,却把管理做得越复杂。这样的例子绝不在少数。
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特别痛恨部门间的相互指责和推卸责任,期望简单做管理,可是最近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复杂”问题。保安部长和人事经理为了一件关系到本部门员工去留的“重大问题”争执不下,我的这位朋友也没了主张,不知如何是好。
事情是这样的。某天深夜,人事部刘小姐从外面回到公司,叫保安开门,保安没有听见抑或“睡着了”,“十多分钟”之后忍无可忍的她一脚把门踢开了。当晚,两个人还因此大吵一架。第二天的情况可想而知,两份报告分别递到了总经理处,人事部门的报告结论是,保安员应该是通宵值班,值班过程中睡觉绝对不可原谅,必须参照《员工守则》把当值保安员除名。保安部的报告也有充分论据,人事部的人员十分霸道并不由分说把门踢烂了,损坏公物必须按照《员工守则》把刘小姐除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孰是孰非,老板也拿不定主意。
这时候,总经理向副总经理发出指示,要求一定要彻查具体情节并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却还是查不出到底是谁之过,人事经理放出话来,这次老总要是不能秉公处理,自己就没法做这个经理了。保安部长也说,如果不处理人事部员工的霸道行为,以后还有谁会配合保安部的工作。老总当然期望通过深入调查和严肃惩处责任人来杜绝类似问题的再发生,可是问题却变得越来越复杂。
针对上篇关于关灯的问题,我们可以有复数个解决方案。
其中的“最佳答案”是采用酒店的“防呆”(傻瓜都能做对)做法,让开关和钥匙连动起来,拿走钥匙即关了灯。笔者在一家管理十分卓越的工厂里,见识了另一个很好的做法,员工在大门上方巧妙地安放着一个卡通熊猫,在关门的一刹那,卡通熊猫会从门顶上落下来,熊猫身上写着几个大字,“你关灯了吗?”可以肯定,员工会回顾一下是否忘记关灯,如果忘记了就回去关掉。如此这般巧妙的办法(笔者称之为“机制”),既可以保障管理效果,还能使管理工作简单化,这也就是我们期望的自主管理。
至此,答案已经出来了。但是笔者写此文的目的不仅限于给出答案,而是要从管理思维和管理技术的角度出发予以分析和思考。
首先,面对管理问题需要有正确的管理思维。员工在企业里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意犯下的“错误或犯罪”(贪污、打架、偷窃等),另一类是无意犯下的“无意识差错”(打坏螺丝、记录错误、划伤产品等)。据统计,所有错误中无意识差错的占比在80-90%以上。如果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制度有效约束员工不犯“无意识差错”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管理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无意识差错一般是很难甚至不能用制度来管理的。针对“忘记关灯”之类的无意识差错,管理者不应该把太多的精力花在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上。因为这样做不仅监督管理成本高,而且管理效果差。
其次,防范无意识差错需要研究工艺及管理技术。针对无意识差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傻瓜都能做对的办法,即“防呆措施”。如果暂时没有“防呆措施”的话,可以研究采取自动纠错的办法,及时把错误暴露出来,以免错误造成更坏的后果。如果这两种方法都还没有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付出耐心(不抱怨)和代价(增加检查监督频度和力度)。在我们的身边,人们已经发明和运用了许多这样一类方法,比如汽车启动前就挂上前进挡或后退档是不能点火的(防呆),车钥匙放在车内是无法锁门的(防呆,可是有些车还没有做到),汽车前、尾灯未关就锁门离开会有警报提示(纠错)等等。
事实上,解决一些“隐秘有意犯错”的问题,机制建设同样比制度建设重要而且有效。比如反贪腐,制度越来越多,但是贪腐却越来越严重,问题就出在缺乏有效的防范监督机制上。针对隐秘的犯错,最好的机制就是让客观事实暴露在阳光下,比如官员财产公开。
循着这个思路,管理者也许可以看到轻松做管理的曙光,管理是有可能走向简单的!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我们付出智慧(动脑经研究防呆、纠错办法)和勇气(敢于暴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