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听过一句话:“模仿是最好的创新。”真正底层的创新是不多的,更多的是组合创新。管理也是如此,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很多时候你百思不解的问题,N前年很多企业都遇到过,已经有了成功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笔者在某行业NO.1的企业公司工作时,参加一次公司级项目评审决策会议。CEO在评审时对项目负责人提了三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目前做的这个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哪家公司做得最好,你知道吗?他们的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目前做的这个项目,在全集团内谁最专业,你知道吗?是否向他请教过,或者把他过往的项目文档及技术资料认真研读过?
目前做的这个项目,在你们公司/事业部谁最专业?他是否在你的项目团队中,如果不在,你是否向他请教过?
之后,客户董事长约我爬白云山,顺便探讨战略解码的事情。董事长告诉我,春节期间他买了十本最新出的书基本都看完了,有两本质量很高,推荐给我阅读。通过读书,他把原来很多没有完全理解、想透的点都搞明白了。我们感叹,快速学习能力对于当前的VUCA时代何其重要。
先介绍一下标杆研究:将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实践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实施标杆分析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经营业绩等进行对比评价来发现优势与不足,激发公司学标杆,超标杆的热情,驱动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一个普通的公司和世界级的公司相比,在质量、速度、成本、效率等绩效上的差距可能是10倍之多。
我曾经做过库存周转天数的标杆对比,2014年苹果的数据是5~6天,而国内标杆华为公司却长达94天。这非常让我震惊,在网上找到一组苹果与华为经营数据的对比如下:
华为2020年销售收入接近9000亿元,利润646亿元。而苹果是23000亿元,利润6000亿元。华为盈利是苹果的1/10。华为当年的人均收入高达430万,这在中国制造企业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但华为的人均效能只有苹果的1/14。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京东在500万个SKU的情况下,库存周转天数改善到了31.2天,接近行业的天花板水平,行业标杆COSTCO 在SKU更少的情况下做到了30天。也就是说,京东基本做到了全球第一的水平。
在质量学院公众号“有效问题解决工具系列之一:标杆研究”的文章中,对标杆研究的定义为:标杆研究是一种改善产品和过程绩效的过程,通过持续地识别、理解和应用世界级的产品及过程的突出经验、过程、特征和绩效来实现。标杆研究用来比较产品、过程或服务,这些标杆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
通过标杆研究,找到最佳实践,再借鉴企业实现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标杆实践需具备以下一条或几条标准:
经反复实践证明起作用的做法,不是偶然的成功,有普适性与内在的必然性。这一条是必需的,偶然的成功没有参考价值,基于逻辑与组织能力的成功实践才是标杆研究的对象。
起作用的实践,能够在业务中行得通,能够解决问题。
效果好的实践,能够产生好的效果,效果要体现在经营业绩上。
带来竞争优势的实践,能够相比竞争对手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值主张,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使公司避免麻烦的实践,减少不符合带来的质量成本;有些标杆实践不是成功经验,而是失败教训。有人说,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教训有时可借鉴意义更大。
提高组织能力,提升管理成熟度,比如提升标准化水平等。
标杆研究的好处有:
避免重复工作,不要重复发明轮子,站在成功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将最佳实践在公司内部导入并复制,将公司的流程运作水平快速提升到高水平上。
加速流程变革,提升管理水平。标杆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技术路径,不用再去做技术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快速地将标杆实践结合公司实际做适应性的调整,可以快速地实现流程的变革。因为标杆是:
a. 经测试和证明过的实践。
b. 标杆案例可以有效地说服持怀疑态度的人,因为他们可以看到效果。
c.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找到差距时,可以克服惯性和自满并创建一种危机意识。
引导从同行业之外的行业去寻求改善的方法,从而“跳出原有框架”。往往看得到的对手都可以打败,最怕看不见的来自跨界对手的打劫,因为他们往往会带来跨行业的标杆实践,会形成对现有行业的颠覆式创新。
强迫组织检查现有的过程,这样做通常会带来改善。
通过过程负责人的参与标杆研究而使实施更加可行。
业务标杆研究方法:
①选择标杆。找到拟改善流程的标杆对象,即在这个流程业务域中哪个行业做得最好?这个行业中哪些企业做得最好?比如在金融行业对于风险管控可能远远领先其他行业,因为风控是金融行业的命脉;供应链企业,如分销,对于效率,包括人效、库存周转、应收周转等的管理水平可能远高于传统制造业。
②确定项目范围。范围应当包括你现在在哪里,以及你未来的期望。还应当包括下列目标:你将使用的项目方法、人员技能需要、时间期限和预算等。标杆研究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这个资源运用得好的话,投资回报往往是超高的。
③选择相应的测量指标,选择合适的流程KPI,以衡量流程改进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
④研究已识别的最优方法。包括流程架构、组织架构、IT架构、流程图、管理制度、模板/表单、checklist、SOP/技术规范等。常见的手段有图书馆研究、专家访谈、参观交流、参加培训、参加同行交流、委托专业咨询公司等。通过研究来确认最佳实践。
⑤评价适用性并适应性调整。首先要找到标杆流程与公司现状流程的差异/差距,对这些差异点进行深层次地分析,系统地理解背后的设计原理及实施条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包括发展阶段、业务规模、业务复杂度、文化价值观、人员能力、领导风格等,对标杆进行适应性的改造,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点借鉴标杆实践的理念、原理与逻辑,而不是照搬全抄。我的观点是对标是更倾向于削履适足,而不是华为公司提倡的削足适履。
⑥计划和实施变革。因为有许多新的活动,实施过程需要策划,包括定义职责、确保适当的沟通和参与、使用资源等。
6 测量结果。作汇报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我们明白成功在哪里,或者失败在何处。
结合我们的经验,谈谈我是如何做流程标杆研究与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