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同国家结合自身的能源特点,对于能源互联网的认知和定位也有所不同,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美国的FREEDM、德国的E-energy、日本的数字电网、瑞士的VFEN、中国国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模式。
表1-2 不同国家的能源互联网模式
典型模式 | 内涵 | 主要特征 |
FREEDM | Energy Internet | 强调优化能源网络结构 |
E-energy | Internet of Energy | 强调ICT技术提升能源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
数字电网 | Intenergy | 强调互联网技术和能源网络的深度融合 |
VFEN | Multi-energy Internet | 强调冷、热、电多种能源系统融合 |
全球能源互联网 | 全球能源互联网 | 强调电网的广域互联,主张能源网、信息网和交通网的融合 |
美国FREEDM研究中,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一种构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储能装置基础上的新型电网结构,是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最终目标是每家每户都可以参与到电力市场当中,在电力的传输、分配、交易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德国的E-energy计划,提倡运用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实现电网设备、电气设备、家用电器的沟通与互联,并最终实现电厂、供应商、运营商、消费者和政府的多赢局面。
日本的“数字电网”计划,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各种电网设备IP来实现信息和能量传递的新型能源网,并逐渐把同步电网细分成异步、自主但相互联系的不同大小电网
瑞士的VFEN项目则针对未来能源互联网提出通过混合能源路由器(hybrid energy hub),能源路由器可以实现不同能源载体的输入、输出、转换、存储,在未来,将成为能源生产、消费、传输基础设施的重要接口。
2014年7月,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在美国IEEE会议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输电网、配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