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

OTC终端代表,新客户开发跟踪技巧

经常会有OTC终端销售的小伙伴们给我留言:“鄢总,这个客户我跟踪好多次了,一直搞不定,为什么啊?难道他真的是铁石心肠吗?”我只会问一句:“你每次拜访和前一次拜访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简单到说不一样的开场白和办不一样的事情。”他说,没有,每次都一样。我说:“那就对了,你做的是同样的过程,得到同样的结果,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啦。”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跟进新客户?我在这里和大家简单谈一下。

我们先来点高大上的,看一组数据。

美国销售员协会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研究,结果发现:80%的销售成功案例,是在销售人员联系跟进了5次以上拜访所达成的。这说明销售人员不断挑战失败是销售成功的先决条件。

资料进一步显示:48%的销售人员经常在第一次拜访之后,便放弃了继续销售的意志。25%的销售人员,在拜访了两次之后,开始打退堂鼓。12%的销售人员,在拜访了3次之后,放弃了。5%的销售人员在第四次拜访之后放弃。仅有1%的人锲而不舍,多次拜访,直到成功,而他们的业绩占了全部销售的80%。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次就把业务谈成的,可以说是走了“狗屎运”。当然,这与他前期充分的准备肯定是分不开的。但是2~3次把业务谈下来是一定有技巧的,4次以上把业务做下来,要不是技巧用得太慢,要不就是你的敬业感动了客户。那么,有技巧性得跟踪是什么样的?

下面,我们进入主题。

1.一定要明白一点,跟踪的目的是形成销售,而不是见到的一句“问候”

好多人说他一直在跟踪客户,可是只是简单地打个照面,没有深入地去谈业务。这种跟踪是无效的,你就算是跑一百遍,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每次拜访,我们都要牢记使命,我不是来说说就好,是一定要形成销售的。只有在思维上正确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关于拜访频率的问题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最好在3天之内再次去拜访你想开发的新客户。因为第二天,你去可以说是昨天来的某某厂家,第三天去可以说是前天来的某某厂家,客户有可能还能记起来。可是三天之后你再去,由于客户每天见的销售代表非常多,他甚至已经记不起来你了,可能很多已经谈过的东西已经忘了,那么有可能你们的谈判又要重新开始。所以,为了保证开发的效率,如果你确定要开发每家客户,最好保证每三天之内过去谈一次,至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下一次谈判铺垫!

3.关于究竟多少次谈判不能达成就放弃

对于这个观点,我和很多搞培训的老师的说法不一样。很多老师说“要坚持到底,直到成功,哪怕拜访到99次。”我说:“那都是搞成功学的,有神经病,有那个功夫,多开发点别的店不比这个强,更何况,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人人都懂。

在这里,我建议每个销售人员给自己定个次数,达到这个次数,客户还不合作就放弃掉!当然,在这个次数之内,你要想尽各种办法。如果每次都是一样的过程,你就是去一百次,那跟去一次也差不多!

4.每次跟踪都要有新的东西

前面一直提到的,每次拜访都要有变化。怎么变化,我这里教大家几招:

(1)不一样的方式:带着解决方案或者带点小礼品

你不能每次去都带着空手去啊。如果前几次的谈判中,有异议没有办法及时解决,你应该是带着问题的解决方案去。或者,前几次的谈判中,你发现他每次都是抽某一品牌的烟,或者喝某一品牌的饮料,或者喝哪一种茶,下次去的时候,你就带他喜欢的那些东西呗,并且还说成也是你的爱好。这样,你们就成了同一类人,那么你们的客情关系也就缓和多了!

(2)不一样的说辞,让客户难为情

有的销售人员是跑的数多了,客户没有难为情,好家伙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我们一定要说一些话,要客户觉得不好意思。比如“张总,您看,我这已经是第三次跟您沟通了。您的连锁药房作为区域知名品牌,我们是希望能够和您合作上的。第三次沟通不行也没有关系,反正还有第四、第五、第六次,直到合作成功为止!”

还有那些一直碰不到老板的,好不容易碰上了,上来就来一句:“张总,我今天撞大运了,来了三次了,今天终于见到您了。有几个黄金产品一直期望和您这样优秀的店能够合作,今天终于有机会跟你谈了。”一开始,就让客户有种“欠你的感觉”,那么为后来的合作也扫清了不少障碍!

(3)不一样的时间,多变!转化一下时间,几个上午去,客户都比较忙或者厂家代表比较多,老谈不成功,那么你就换着时间去,下午去拜访看看。有的时候也当当当天第一个谈业务的,或者最后一个谈业务的。总之,换着来,也许你以前一直谈判的那个时间点,就不是最好的时间点!

(4)不一样的心态,利他的心态。很多人谈业务难,是因为,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我想挣你的钱,结果客户一直不同意合作。转换一种心态,也是我们销售人员应该有的一种心态,就是“一切是为您的公司考虑”的心态。比如和我合作除了给您带来产品利润之外,还可以增加您的客流量,帮助您成为区域性龙头连锁,给您更多的资源支持等,让客户觉得他们占便宜了,他们挣了我们钱的感觉。

以上为个人在实战中跟踪客户的一些经验,我相信对本书的读者们能带来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