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企业是一种功利性组织

工作,不只在赚那微薄的薪资,而且还要赚许多人情义理,赚自己存在的意义。——松下幸之助

  企业是一种功利性组织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教授布拉德福德·德龙(Bradford Delong)曾对人类历史上的财富增长规律作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旧石器时代到直公元2000年,跨越250万年。他采用的财富度量单位是国际元,这是按照1990年国际购买力核定的一个单位。

德龙的研究表明,从旧石器时代到15000年前(大致是农业文明早期),人类用99.4%的时间使世界的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然后,又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工业革命初期),世界人均GDP翻了一番,达到了180国际元。又用0.01%的时间,到了公元2000年,世界人均GDP增加了37倍,达到6600国际元。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的250万年间,直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初,在99.99%的时间中世界的人均GDP是没有多大变化的;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经济学家习惯把这一切归之于两个东西:一是市场经济;二是工商企业。

2009年,工商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了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世界上有16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全球最大的10个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企业为企业家个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荣耀和个人影响力。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来的“2009年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前10名中有5名出自公司。在按照财力、影响力和权力进行综合考量后,他们的名字和国家首脑、宗教领袖及王室成员被列在一起。在《福布斯》“2010年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的前68名中,接近一半是工商企业界人士。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他的个人财富一度达到600亿美元,甚至超过14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美国组织社会学家艾兹奥尼(A. W. Etzioni)根据目标及控制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强制性组织(coercive organization)、功利性组织(utilitarian organization)和规范性组织(normative organization)。强制性组织是指采取物理威逼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最典型的如军队、监狱等。功利性组织是指采用物质利益诱导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规范性组织则是指用精神劝导手段来促使成员服从和参与的社会组织,最典型的如宗教、学校等。

按照这种划分,企业为员工带来薪酬,为社会带来便利,为个人带来财富,因而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性组织。事实上,很多人也正是把经营创办企业作为个人赚取财富、追求富贵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