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略落地七步法

基于平衡计分卡,和恒咨询梳理出了一套战略落地七步法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落地。其中,运用平衡计分卡中的图卡表工具,包括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战略行动计划表。

战略地图:将公司的业务系统、财务目标、业务增长路径、客户价值主张、核心能力培养、战略主题等内容以集成的地图方式进行演绎。

平衡计分卡:对战略地图的进一步细化与延伸,平衡计分卡一般分为六列四个层面维度(与战略地图一致)、战略目标与主题(与战略地图一致)、核心衡量指标、目标值、支持计划(战略行动方案名称)、计划责任人。

战略行动计划表:依附于平衡计分卡并对其中的“支持计划”进行细化和延伸,可以说战略行动计划能否完成将决定性地影响战略目标与主题能否最终实现,其关键节点是业绩评价体系中“工作目标设定”的主要来源与依据。

第一步:基于业务增长路径,确定财务目标

战略目标中财务目标的确定,确定目标后可以看到企业目前目标值之间的差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个增长路径:第一,收入增长,包括内生增长和外延式增长;第二,成本控制。

确定价值差距实际上就是看目前和预计的财务目标之间的差距,主要指标的选择受到战略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如表6-4所示。

表6-4 财务指标选择

第二步:基于客户价值主张,确定客户目标

客户价值主张是指商业模式中客户层面围绕目标客户的价值主张,需要进行匹配。基于价值主张选择客户层面的目标。

客户层面的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份额、新客户增加率、客户利润率、老客户保有率、客户满意度。指标选择原则是要使得指标的增长与财务增长是一致的。因为整个平衡计分卡各个层面之间、指标之间是需要平衡。如图6-11所示。

图6-11 客户指标选择

第三步:基于价值创造流程,确定内部运营目标

平衡计分卡的第三层,即内部运营流程,明确企业需要哪些关键流程支撑财务和客户目标,梳理出为了实现目标在内部运营流程层面的举措、任务和目标值。

平衡计分卡中将内部运营流程分为运营管理、客户管理、创新管理和风险管理。企业也可以基于价值链分成其他类比,比如供研产销等。如图6-12所示。

图6-12 内部运营指标选择与企业整体流程

第四步:基于关键要素支撑,确定学习与发展目标

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支撑上面三个层面的目标。平衡计分卡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信息资本三个层面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入财务资本。常见的定量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人工效率等。如图6-13所示。

图6-13 学习与发展指标选择

第五步:形成战略地图,一页纸说清关键任务

基于前面四步对四个层面的层层拆解,我们可以形成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是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描述战略和细化关键任务的有效工具,它从四个层面分解战略目标,并明确各关键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6-14所示。

图6-14 战略地图示例

总结来看,形成战略地图所包含的内容及分析维度如图6-15所示。

图6-15 四个维度分析内容和维度

第六步:战略地图转平衡计分卡,确定衡量指标和支持计划

战略目标在四个层面中分解后,还需要明确每个关键任务的衡量指标、目标值及具体的支持计划(战略行动方案名称)。衡量指标必须遵循SMART原则,各维度可参考的财务指标第一步到第四步中有部分提及。如表6-5所示。

表6-5 平衡计分卡示例

为了提升落地性,各指标还需要进行解释,明确设置的目的、衡量方式、考核频率、信息来源等基础信息。如表6-6所示。

表6-6 指标解释表(样表)

设定衡量指标的目标之后,我们会发现与现状有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支持计划以便实现目标。这个支持计划是驱动绩效指标突破的项目,可以是一个行动方案,或者是一系列行动方案的集合。

第七步:平衡计分卡转战略计划表,确定行动方案和预算

第一,梳理出已有的行动方案,即平衡计分卡中的支持计划。

第二,分析各项行动与战略目标的关系,研讨补充行动。如表6-7所示。

表6-7 行动计划与目标的匹配

第三,结合预算资金,调整和修正行动计划。

第四,形成战略计划表,完善平衡计分卡中的支持计划和责任人。如表6-8所示。

表6-8 战略计划表样表

第五,以部门为单位,形成部门的行动计划表。如表6-9所示。

表6-9 部门级年度战略行动计划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