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数字时代已来

思考:为什么说“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我们究竟身处或者面对着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之中?

那些看似和日常生活遥远的名词,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我们的生活、工作究竟有什么关系?

什么样的公司才能在这样的时代中,生存下来?

很多世界知名的创新公司聘用且只聘用精英人才,给予基层团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任由他们利用工作的一部分时间天马行空地想象未来,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常人无法理解的项目。一旦其中的某一个项目取得进展,公司里身价亿万的老板,往往都很乐意听听团队对于它的现状介绍和未来展望,并调整战略支持那些有可能改变未来世界的想法。

明镜周刊的著名记者-托马斯•舒尔茨在自己的著作《Google:未来之境》这样描述谷歌在数字时代的经营思路。

“数字时代推崇乌托邦式的目标、先人一步的反应速度以及有条不紊的冒险精神,很多企业受此影响,愿意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勇往直前。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谷歌和硅谷的精神,那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立志改变世界的人无须适应现存的所有规则;想要创造新事物的人不会被旧思想阻拦;要想在21世纪领先就不能使用20世纪的手工工具。大多数人会认为变革者们无法无天,但可以肯定的是,突破界限正是变革的必经之路。”

显然,在这样的思路下,一切规则都可以被颠覆和打破,只要有利于“创造新事物”。

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数字时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它可以引发对“乌托邦式的目标”的推崇?十几年前,“乌托邦”这个词可不是什么赞扬的意思,它曾用于代表一切“不切实际”想法和有这样想法的人。而不切实际几乎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代名词。短短十几年之后,“乌托邦”竟然被用于描述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所持有的目标。不理解这个时代,就没法理解这种变化。然而,不管怎样,数字时代正以其快速而坚定的步伐,不动声色地来到我们身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