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亏损的企业是无法发展,无法长时间为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因此无论从企业自身还是从其社会角色来说,企业经营的目的是持续盈利。我们知道,利润来源于售价与成本之差,如何达到盈利的目的,却因经营思想不同而导致不同的做法。
一、成本中心型的经营观
以计算或实际的成本为中心,加上预先设定的利润,得出售价。
其公式为:售价=成本+利润
例如,生产成本是1000元,利润定为成本的15%,即150元,售价就定为1150元。此种思想称之为“成本中心型”。对于高新产品、垄断产品可以如此定价,但这样的买方市场是十分有限的。
垄断性的企业就是这种思想。这些企业经常说成本上升,必须提价,例如国内的铁路就是如此。
二、售价中心型的经营观
以售价为中心,当市场售价降低时,利润随之减少。
其公式为:利润=售价-成本
例如,市场售价是1000元,现在的生产成本是900元,利润就是100元。若市场竞争导致售价降为950元,成本没有变化,则利润只有50元,此种认为利润基本上取决于市场售价的思想称之为“售价中心型”。
大部分缺乏改善意识的企业都是属于这种类型,市场好时有较高的利润,市场差时,利润大幅度降低,甚至亏本。他们认为市场主宰命运,一切听天由命。
三、利润中心型的经营观
以利润为中心,当市场售价降低时,成本也必须降低,以便获得的利润(目标利润)不会减少。
其公式为:成本=售价-利润
例如,企业的目标利润是150元,市场售价为1000元,因此目标成本就是850元。如此市场售价降低,则必须降低成本才能维持企业的目标利润。此种以目标利润来设定目标成本的思想称之为“利润中心型”。
按照“利润中心型”的思想经营,企业就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成本高的企业得不到利润,甚至亏损,就会被淘汰;成本低的企业还可以得到少量的利润,能够维持生存及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不断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是积极进取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的永续经营之道。“成本中心型”是消极被动的经营思想,它将导致企业亏损、倒闭。
除少数高新产品、垄断产品外,绝大多数产品的售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利润,必须增加销售或降低成本。能扩大销售当然是好事,但能否增加销售量却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本身。相反,降低成本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自身可以做好的。
就降低成本而言,首先我们知道成本通常主要由材料、消耗品、工资、设备、管理费组成。当今信息业十分发达,从市场上购买的材料、消耗品价格对各企业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就购买同样型号的设备而言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企业想要通过降低成本获取巨大利润,就必须在材料、在制品、成品数量,工资,设备购买(买大而全,还是买小而专)及管理成本上下足功夫,必须将不能增加价值(即浪费)的现象加以排除。
这正是精益生产方式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0”浪费。
第二节 吞噬企业利润的管理现实
如果一个企业每天都在大量“烧”钱,你能指望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吗?可能有人会说,我赚钱这么辛苦,还能“烧”钱?可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企业都在“烧”钱,只不过不是用火烧,而是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浪费,白白地花掉了许多十分辛苦才挣来的钱。如果不相信的话,让我们来看看许多企业的状况:各工序旁摆放着大量等待加工或已加工的零件、在制品;仓库中存放可供使用2、3个月的物料;随时可以买到的普通包装箱半年前一次采购一大批,然后逐月慢慢使用等等。毫无疑问,这些浪费现象还会造成场地浪费、租金损失、流动资金被占用、利息损失,无异于在“烧”钱。
一、常见的不良现象
在没有实施5S管理的企业,通常存在以下的不良现象或浪费:
1、仪容不整的工作人员
◇有损形象,影响工作气氛。
◇缺乏一致性,不易塑造团队精神。
◇看起来懒散,影响整体士气。
◇易生危险。
◇不易识别管理。
2、机器设备放置不合理
◇半成品数量增大。
◇增加搬运距离。
◇无效作业增多。
3、机器设备保养不当
◇不干净整洁的机器,影响工作情绪。
◇机器设备保养不讲究,从而对产品的品质也不讲究。
◇机器设备保养不当,易生故障,影响使用寿命及机器精度,进而影响设备使用率,并使品质无法提高。
◇故障多,增加修理成本。
4、物料随意摆放
原材料、在制品、完成品、待修品、不良品等随意摆放。
◇容易混料。
◇“寻找”花时间。
◇难于管理,易造成堆积、呆料。
◇增加人员走动的时间。
5、工夹具、量具等杂乱放置
◇增加寻找时间。
◇增加人员走动,工作场所秩序紊乱。
◇工具易损坏、丢失。
6、通道不明确或被占
◇作业不流畅。
◇增加搬运时间。
◇对人、物均易产生危险。
7、工作场所脏污
◇影响企业形象。
◇影响士气。
◇影响品质。
◇易产生危险。
精益生产将各种浪费归纳成7大浪费,这些浪费是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障碍,是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