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梯次的管理者队伍

“这里的精兵是指专业人才还是指管理者?”医药事业部部长突然问道,他一向喜欢思考与提问。

哲涛说:“做好精兵人才规划,要围绕关键岗位展开。这个关键岗位包括两类:一类是专业岗位;另一类是管理岗位。无论是专业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都要对准我们的核心业务,也就是公司的‘主航道’,并按岗位价值贡献大小评估其重要性,优先做好岗位价值贡献最大的20%的岗位的精兵规划。把这20%的岗位做好了,组织未来发展的基础力量就保证了。”

医药事业部总经理程明接着问:“那么,对于管理者的精兵规划,我们主要解决好什么问题?”

哲涛向他投去赞赏的眼光:“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你思考得很深入。管理者的精兵规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管理者的准备度问题;二是管理者的梯次问题。”

大家听了这几个词,都觉得新鲜。

哲涛看出大家的心思,接着介绍:“准备度问题就是下一个可能被晋升的管理者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能力、经验与价值观是否已达到新岗位的要求;而梯次问题,就是一个管理岗位是否有多个不同准备度层级的人员在准备着,如果一个管理者出了问题不能顶上去,下面是否还有源源不断的合格的人选顶上来。”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管理者队伍的准备度与多梯次呢,让合格甚至优秀的管理者层出不穷呢?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大伙一起讨论的问题。”这回哲涛把“球”踢回给了与会人员,于是大家开始就这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一个小时的深入讨论,大家总结出了几条管理者精兵规划的关键举措:

一是要通过有意识的轮岗磨炼,从高层岗位开始,规划这些岗位原则上“必经的路径”,也就是必须要历练的岗位,比如房地产的区域总经理要经过设计管理、营销(或销售)、工程管理三个主要业务领域的至少两个岗位的经历,并有过两个不同区域工作的经验,这样才有全局的、端到端的管理视野。

二是给各部门每年制定一定的管理者输出指标。要使合格、优秀的管理者层出不穷,就要提供更多的干部锻炼机会,就要腾出空来给新的管理者,破格提拔年轻人才。“树挪死,人挪活”,即使岗位总量没有增加,只是进行空间层面的岗位轮换,也会取得同样的管理者历练、激活的效果。

三是高中层管理者在业务考察、业务研讨时要有考察下一层级管理者的任务和指标,填写管理者考察报告。高层管理者考察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考察基层管理者,及时发现好苗子,给有潜力的干部指明方向、注入活力。

四是每一个高层、中层管理者都要有带领与辅导干部的责任,并定向辅导1~3位下一层级管理者,做好导师的角色,定期与其沟通,解答其疑惑,帮助其发展。

李健最后总结道:“我们一定要把管理者的内部培养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而非通过空降兵。因为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内部培养起来的管理者是最可靠、最稳定、最能扎根下来、最能创造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