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甄别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的规则意识素质特征甄别难度较大,它需要确定特定的考察要素,结合地域、民族、社情、行业等情况进行分析,需要考察者对每个要素的心理特征了如指掌,需要考察者将心理特征推转成现实行为表现,从而设置有针对性考察题目、场景,或观察求职者的表现,以准确判断其是否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征条件。
我们结合分享一个考察求职者规则意识的案例,对甄别此素质特征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规则意识的形成及概念特征。
规则意识是人重要的心理特征要素,它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两部分影响而形成。(注意,遗传性因素对一个人的规则意识影响较小,甄别时可以不将其作为重点,但也不能不考虑这一因素)。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构成要件:
1.(1)先天性因素。典型的心理特征表现是情绪稳定性、心理承受能力、接纳性等;,行为表现为冲动的强度、发怒的刺激强度,、思维理解力、条理性等。
2.(2)后天因素,也称为教育环境因素。它是指所处的社会、家庭、工作等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在家庭教育严格、工作环境规范性强的情景下生活工作的人,会有相对强的规则意识。
由此,我们在考察求职者的规则意识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查看其简历、,询问其家庭、工作情况,观察其现实行为表现了。
曾经的有一次面试,我首先关注了求职者的三个细微行为表现:
第一,求职者进入面试房间时,敲门力度(声音)适度,进门后回手将门关好,力度让人感觉较好;。
第二,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求职者遇到面试官插话时都能及时停止自己的叙说;。
第三,在向面试官递交简历时,将简历整理了一下(他的简历有三页),尔后,才双手递上。由求职者的这三个微小动作,我初步估计其规则意识较好。但还不能下结论,于是我又针对规则要素的特征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一是“请回顾一下,在你两年的(简历显示他大学毕业后仅工作了两年)职业生活中受到过的印记记忆最深的委屈。”第二,二是“你所在的公司对上班迟到三次的人如何处罚?”
对第一个问题他回答:“最大的一次委屈是我有一次值班,公司总经理让通知一个部门经理,第二天早上八点与其一起出差,我按要求通知了,可那个部门经理还是误了时间(公司是九点上班),当总经理批评他时,他说没有接到通知。”
对第二个问题他回答:“迟到三次的处罚,大概是取消一半年假,具体不太清楚。”
当求职者回答完这两个问题后,我基本判定,这是一个规则意识较强的人。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呢?
理由:其面试时的三个小动作,可初步估测其具备较好的规则意识;。第一个问题,大多数人会回答违纪问题或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而他的回答与此毫不相关,这个问题不重要,仅仅小佐证一下了他对规则的关注度,并不太准确或重要,也可以算是过度性问题;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说明,其在两年的工作中,不太清楚对迟到的处罚,说明其没有迟到过,反映了其遵纪意识还是很强的。面试时求职者的小动作及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三次考察了此求职者的规则意识,其心理的指向性是较为一致的,由此得出了前面的判断。
对于规则意识的甄别,主要考虑:
受教育情况及工作经历。因为,因为规则意识核心的影响要素是后天环境条件。如,对于受过军队院校教育、或有从军经历的求职者,相对来讲规则意识,一般会好于地方院校毕业的求职者;在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工作过的人,相对来讲规则意识,一般会好于小企业工作过的人(当然也有很正规的小企业,此例外);受教育时间长的求职者,会好于时间短的求职者。当然,这都是指通常情况下。
家庭情况。在考察求职者规则意识时,这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项,但这比工作单位和学校影响求职者的规则意识的形成,要大的得多。考察此点,一般是考察家风、父母的受教育及工作情况、家庭位置等社会习俗情况。
个体价值理念。这是考察求职者规则意识的核心。规则意识主要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自己价值观的形成。惯偷为什么偷窃成瘾,关键是在其理念中‘“遵守社会道德”’被标记成不聪明的表现、所欲能取,即是“‘英雄”’。对此的考察就要设计好题目了,我们可以从前面分享的例子中得到一些体会。
至于求职者的亲戚、朋友情况。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物以类骤聚,人以群分”。有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自我。与求职者聊天,谈谈朋友,、说说家人,既可放松其精神,又可考察其规则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于细微处见精神,注意行为细节。规则意识强的人,与散漫之人,在行为的细节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面试官应善于观察,并记于心,再有意识地进行求证。
对于规则意识的考察,还有很多的方法、观察点,期待我们在工作中去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