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没有有效网点就没有销量,给激励重做通路精耕网点

五六月份,该经销商团队的销量确实有明显的进步,团队收入也提高了很多,经销商化库成功,仓库里全是新货,资金回笼也很理想,但是经销商担心通路库存压力会大,7月份不知该如何制定考核,于是又向我请教。

我的回答是现在是一年之中最旺季,不要担心终端库存,只要控制好渠道政策,终端动销缓慢不会再接货,因此也就不担心大货龄问题。

现在最重要是梳理你的网点,哪些网点是低产出的?哪些是费效比超标的?要进行汰换。汰换掉的网点并不是要删除,而是要减少拜访频次,变为一月一访或者顺路简单拜访,不必纳入系统作业,同时需要有部分新网点来补充拜访。

具体的绩效薪资模式是:在原有的薪资基础上额外叠加一项网点的开发激励。

激励可以这样设定:开发一个网点激励10元,下月回货激励5元,下下月再次回货在激励5元。此时对网点(连续6个月没有接货的网点)也要有要求:

​ 符合目标网点的通路属性。

​ 首次进店的必进SKU要做出规范要求。

​ 首次进店的陈列要达标。

​ 首次进店的接货金额要有要求。

​ 接货户的规律性拜访要有要求。

总结:结果不出所料,有近四分之一的无效或者低效网点进行了汰换,销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道理很简单:

其一,员工的收入是有底薪部分的,如底薪是一天60元,一天拜访30个网点,也就是拜访一个网点的成本是2元。如果每天拜访五六个无效或者低效网点,就意味着一个月直接损失了几百元底薪支出,市场机会的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其二,网点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指标,长时间不调整势必积累很多无效网点。这些无效网点一方面损耗着业务员的精力;另一方面导致有效网点进不来。

以上两点解决了,人效就提高了,人效一提高,销量不可能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