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应链视角来看,报价活动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报价效率低(特别针对定制产品),影响客户需求及时转换为订单,当然也有报价出错的情况。可以把报价分为核价与定价两段,核价也就是核算产品成本,定价则是从营销与销售角度确定售价。影响报价效率的主要是核价阶段,因为核价涉及部门较多,计算量大,还有保密要求,所以进程缓慢。
产品成本由材料成本、加工成本、研发等非生产费用构成,会涉及研发、采购、工程、财务等多个部门。如果每次报价只是简单按成本构成分解给各部门计算,一来信息缺乏统筹,二来效率也很慢。所以可以采用异步化的方式,财务、工程、采购等部门事先提供基础核价规则、算式、参数等,并达成共识。每次核价时,由研发部门或专门的核价部门在基础数据基础上统一进行计算,这样即保证了信息数据的一致性,也加快了核价进程。
核价工作往往不被各部门重视,应该强化对各部门主管的要求,同时各个部门都要尽量指定专门的接口人员。
如果企业有条件,核价工作实施IT化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各基础数据提供部门也都在线主动维护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基础数据,责任明确,效率也高。如果短期不能借助IT系统实现核价,那也应建立经过评审的EXCEL模板,内含各种计算公式,这样每次核价时只需要按照模板填写即可。
另外产品BOM管理对核价影响非常大,要统一核价时BOM的来源管制。同时,在很多企业BOM数据上传ERP的效率也不高,这也会影响到产品核价,所以BOM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要重视其优化管理机制,确保版本正确与处理效率兼顾。
至于在核价基础上定价那部分工作,也应该事先(一般一年或半年一次)针对不同产品线、产品类别确定一个定价策略,形成一个框架,然后销售部门可以在这个授权内进行快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