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提及企业家,他们往往是我们的榜样和想要成为的人。那么何为企业家呢?显然不是凡做企业、做生意的都叫企业家。
第一,企业家赚钱的途径必然是正义的。这毋庸置疑。比如,如果一个人利用搞关系的方式获得了某种垄断资源,然后高价出售其产品或服务,这是不正义行为。他破坏了公平的法则,也在盘剥消费者。因此,这样的人成功和富裕后,怎么能被称为企业家呢?
第二,他的企业或产品或服务必然是为社会做出了某种创新、某种贡献。比如,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以及Google、Facebook、通用汽车等。他们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效率,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比如,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带来了可口可乐、雪碧等饮料,以及先进的营销、运营理念和模式,关键是还带动了整个饮料行业的高水准的标准的建立。这是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善举。
第三,他必须在回馈社会,即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然,做不做慈善是个人的事情,但让我们尊敬的是那颗仁慈的心。很难想象,称一个假冒伪劣、肆意污染环境而舍不得花钱治理、压榨员工、靠山寨做大的企业主为企业家。我们又怎么能将他们视为榜样呢?他们反而是作恶的榜样。
其实,不只是企业家、做企业的人、高管以及富裕者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每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工作里,如果对正义、利用自己的能力创造价值和仁慈毫无意识的话,而只是崇拜欣赏财富、成功,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企业家、成功人士们呢?一个恶人指责另外一个恶人,那就是既愚昧无知又邪恶。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中国人都认可的道理。但它不是刻在大门上的一句漂亮话,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善?仅仅是孝敬、与邻居和睦、捐赠衣服、供养寺庙等吗?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善吗?恐怕仍然是自私、私心。至多是表面的、肤浅的善行。
就如自己的小工厂在污染着当地水源,那么邻居和睦又有什么意义?在贫困、灾祸中,一家人不能互相扶携、相依为命,孝敬又体现在哪?把自己的剩余的衣服捐赠就是同情心、怜悯心吗?无视社会的不公,只顾自己发财赚钱,然后去寺庙里捐点钱,这是善心吗?这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劳苦的大众?
如果缺乏了正义、善良、社会责任感,富裕是不会长久的,更现实的是,内心的幸福感也是微弱的。这就应了中国另外一句古话:富不过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