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经营规范,是指狭义的经营。如果说管理是对内的,那么经营则是对外的,两者加起来则构成广义上的企业经营(管理)了。狭义的企业经营就是价值实现的过程。规范经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规范,即对投资人真实清晰地展现经营成果,这也是衡量经理层经营能力和员工价值贡献的基准,二是对外向工商、税务、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展现企业能力,包括企业营收规模、资产与品牌形象,等等。经营绩效应以同行或企业历史正常经营指标作为标尺,通过对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比较,即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业务策略和经营策略。同时,作为大多数做业务出身的经理层,需要逐步增强经营意识和利润意识,把控量本利的平衡,使企业实现经营的动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要实现规范经营,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管理和反馈检核机制。员工的目标管理应以业务指标达作为重点,并分月度、年度对目标的达成率进行检核;经理层的目标管理应同时将业务指标和利润指标作为重点,同时辅以管理规范、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指标。
其次,要有独立规范的财务机制,这体现在《会计核算标准》《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规范和贯彻执行上。企业良好的财务机制要求企业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清晰、运营资金的封闭性、往来账清晰与应收应付款管控到位。它是企业的“顺畅”运行,不出现资金短缺和紧张情况的重要保障。虽然很多企业的财务部是由董事长直接管控的,但向总经理、部门经理提供经营分析、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也是财务部需要承担的职能。
最后,要有严密的内部管控和风险管理体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筹资、投资活动的增加,内部管控与风险管理变得越来有必要。以上提到的流程规范、经理层的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把控、财务部门的风险监督等都属于内部管控与风险管理的范畴。另外,作为管控方式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
企业的规范经营是开展公司治理的基础,是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不可跨越的过程。同时,规范经营更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的工程,需要投资人、经理层和员工一起努力,在经营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修订企业的经营规则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