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企业最常用的公文。无论是总裁办的行政经理,还是跑市场的营销人员,他们给上级汇报阶段性工作的主要沟通载体就是报告。报告的分类维度很多,按内容来分,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和答复报告。不管哪种报告,都是为了让上级及时了解工作和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考评,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因此,撰写报告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绝不是套模板说套话那么简单。能够写得一手好报告,不单体现你个人的成绩,更是在为企业经营发展助力。
工作报告,适用于定期地向上级汇报某一阶段的正常工作,全面汇报工作中的困难、做法、经验和教训,使上级能及时掌握本单位工作进度,有利于取得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人民政府××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情况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反映情况,特别反映调查了解到的重大情况、特殊情况,一些有倾向性的新风气、新动向以及最近出现的新事物也有必要向上级汇报。作为下级机关有责任下情上达,使上级了解重要的社情、民情,如果隐情不报,是下级的失职。具有临时性、突发性的特点。例如:《××集团关于非洲猪瘟疫情的报告》。
答复报告,适用于答复上级查询事项,这种报告较为单一,针对性很强。即上级问什么答复什么,不答非所问,不节外生枝。例如:《××公司人力资源部关于某部门员工集体离职事件办理情况的答复报告》。
一、怎样才是一份好报告?
好报告的本质是让读者(听众)动起来。看(听)了你的报告,心在动,脑在转,手在记。最后忍不住给你来个回复或者建议,那是给你最大的赞!关键是,怎么做到让读者动起来?
一般的报告讲现象,好的报告能提炼规律
为什么要看报告?不管是工作报告,情况报告,还是答复报告,上级机关最想知道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要么是共同点,要么是差异点。只有抓到本质,才具有示范价值或者推广价值,才对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一般的报告泛泛而谈,好的报告能聚焦主题
写报告宜从小到大,小角度切入,不断展开和升华。这样更符合读者和听众的认知习惯。我们不喜欢听的报告,往往都是题目很大,内容很散,当然没有吸引力。
一般的报告黯淡无光,好的报告气势恢宏
如果主题不聚集,没有提炼出工作中的规律和价值点,报告写起来肯定是“挤牙膏”,想哪里写哪里。好的报告有清晰的主题,能提炼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当然就能案例信手拈来,数据丰富多彩,排比句想用就用,写出来当然与众不同。
二、好报告要避免这三“太”!
公司最近半年迟到现象很突出,特别是近2个月特别严重,由个别人蔓延到几个部门。
100来人的公司,每天有近20人迟到。特别是销售部,最近还有人迟到近2个小时。老板特别恼火,让你写个报告交给他。
作为人力资源经理,这个报告你怎么写?
立马去调数据,把最近半年的考勤情况做个分析?对了,要做得漂亮点,再进行几个维度的分析,做成柱状图和曲线图?找几个人调研,问下原因,然后再写上相关整改措施?如果你这么做,这份报告已经失败了。好的报告,要避免“三太”:太浅,太泛,太假。
(一)避免“太浅”
这是很多报告的通病,认为报告就是把事实写出来,把数据列出来,背景+成绩+整改措施。这个是报告的“安全”写法,也是基本功。但是,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报告很难出彩。如果要提交报告汇报工作,说明这项工作一定是阶段性的,或者发生了重大的情况和问题。写作者一定要往深层次再去挖掘,不能只看到表明现象。
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迟到现象,作为人力资源经理,除了把表明的事情摸清楚,还要去调查深层次的原因。迟到的是哪些群体?什么原因?是心态的,还是公司制度的?为什么业务部门最近2个月迟到很严重?是不是最近是公司业务旺季,要去见客户?
想清楚了这些问题,这份报告就绝不会就迟到而讲迟到,而会写得更深。通过事实聚焦问题,透过现场抓住本质,这才是好报告。
(二)避免“太泛”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听过,4个盲人摸象,从各自的角度去想象,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现实中,报告写作者容易反其道而行之,还没怎么摸象,他们就有本事直接臆想出一头“大象”。谈制度,谈文化,论管理,论经营,报告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大象”。
事实上,真正好的报告就是在盲人摸象。哪有人一下子就能看到全局。上级希望看到的不就是各个角度的不同想法吗?同样的事情,你和他的角度可能不一样;同样是你,这个阶段和下个阶段思考问题的维度也会不一样。
报告写作者要做的,就是结合你的岗位实际情况,尽量站得高一点,努力去摸到你感知的全貌,然后把它描绘出来。而绝不是直接臆造一头大象,泛泛而谈。
(三)避免“太假”
什么叫太假?你们公司已经10年没有更新战略了,老板也很低调务实,你在报告里面大写“新战略”“新起点”“新征程”,这就是太假,不符合实际情况。撰写报告,第一项要做的基础工作就是调研。调研包括材料调研和实地访谈。只有把调研做到位了,才能够分析和确定报告的选题方向,才能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否则就是假大空。
三、5个角度来布局,让报告出彩
年年总结,年年犯难。不是因为工作难做,而是写总结太难。如何写出好的总结报告,让自己满意,让领导满意?
(一)先思考,不要急着去找模板
写报告套模板是下下之策,即使领导和上级没说什么,也只是勉强过关而已。说难听点,就是这个阶段或者这个年头又糊弄过去了。我们写报告,难道是为了糊弄自己吗?
辛辛苦苦完成一个项目,或者在公司工作又辛苦工作一年,经历了什么?我最难忘的是什么?我最想表达什么?我最感谢的人是谁?我最期待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我希望未来的自己变成什么样?我的团队给了我什么?我在未来的一年能给团队带来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把这些思考清楚了,再开始动笔不迟。
(二)如果只能写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
报告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简单来说,你最想表达什么给读者看,给听众听?不管你是准备下笔万言,还是准备做成200页的PPT,需要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句话是什么?一定要找到这句话。它就是你报告的主题。
(三)要提炼出规律性和指导性的内容
报告是否有亮点,报告能否出彩,就看有没有规律性和指导性的内容。什么是规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动态的东西常态化。什么是指导?不仅是你个人的经验,它还能用于其他部门;不仅是短期有用,还能用于中长期工作。
反思一下,我们的报告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如果有,恭喜你。如果没有,建议再多加思考,否则呈现出来的报告一定是千篇一律,毫无亮点。
(四)要有一个合适的结构
写报告就如做房子,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这个结构,从根本上不是用于写作者本身,而是要为读者和听众服务。是为了让他们看报告舒服,理解内容方便,澄清思想容易。
我经常打一个比喻,就如一个灯笼,或者是一串葡萄,要能把自己的报告随时拎起来。
如果拎不起来,那就是一盘散沙,报告的结构肯定有问题。
(五)要有数据和案例支撑
报告一定有观点,观点就需要论据,否则毫无说服力。最有力的论据就是数据和案例。
在报告中,要多体现针对性、新鲜的、系统化的数据。能把数据用活,是写报告的一大本事。案例是能够说话的,能把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包装,在报告中体现出来,那报告绝对出彩。
四、报告写作巩固练习,看看你会了吗?
(一)选择题(可多选)
1.关于报告,说法错误的是( )。
A.报告可以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和答复询问的报告
B.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馈信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因
此,为各机关经常使用
C.报告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例如撰写总结报告
D.报告与请求不能结合使用,在报告中不得夹带请求事项
2.下列报告的标题拟制不符合要求的是( )。
A.《XX厂关于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工作的总结报告》
B.《某局关于清仓核资工作结束的总结报告》
C.《高标准,严要求,搞好企业整顿》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于‘美的咨询’活动的总结》
3.总结工作的“报告”,要重点突出( )。
A.成绩 B.做法 C.不足 D.下一步打算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有的报告是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有的是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
2.请示和报告都必须一文一事。( )
3.收到下级上报的“请示”或“报告”后,上级都应当作出答复。( )
4.报告可以同时上报几个上级机关。( )
5.报告不能用“以上报告当否,请指正”之类的结束语。(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B 3.AB
判断题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