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国家战略的选择。“经济无国界、亮剑城市群”,在市场经济进入城市自由竞争阶段,区域经济依托改革开放的活力,迅速形成了活跃的城市群经济体系。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活力释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为标志,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带活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第二波活力释放在九十年代初期,是以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和发展为标志,1992年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和1994年设立的天津滨海新区,激活了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第三波活力释放在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希冀以自贸区为龙头带动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除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外,很快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纷纷列入国家城市群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已经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率先崛起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东中西梯次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国家正在引导和鼓励以城市群为依托以自贸区为创新突破口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这是一个重大变革,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机制充分授权、区域经济自由竞争、城市版图自由组合,城市群经济共同体已经形成,俨然是一个个经济上的诸侯国。如果和同时期的欧洲国家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经济总量上,长三角城市群和意大利相差无几,京津冀城市群可以匹敌西班牙,中原城市群超过荷兰,成渝城市群媲美比利时。如果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野中,每一个城市群都是一方经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