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为稳扎稳打的长期投资战略寻找投资工具

未来是多变的,要既想掌握固定收入,追上通货膨胀,又要分散风险,应付突发状况,那么不能不运用战略。

近年来国内理财风气兴盛,投资顾问应运而生,报纸杂志上也不时可见投资组合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大多缺乏“财务目标”导向的投资策略,没有清楚地告诉读者:(一)投资的财务目标是什么?(二)每年可获得多少收入?(三)每年的成长额度会是多少?(四)投资时间要持续多久?这些建议让读者看过之后,仍然不知如何是好。

1.人力资本在投资的作用

人力资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往往占一个很大的比例。那么,我们在设计投资组合和资产配置时,就应该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

举例来说:一位大学教授的人力资本基本上具有固定收益债券基金的特性,所以他有条件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那么,教授的投资组合中就可以降低固定收益的投资比例。相反,因为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逐年波动,所以在创业早期,就应该尽量把所赚到的钱投资在相对稳定、提供固定收益的定存或债券。等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可以赚取稳定收入时,才可以考虑投资于比较波动的股票或房地产。

根据每个人的人力资本“特性”,再把资金投资于不同的产品,将有助于平衡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投资组合。

2.税和通货膨胀是两大杀手

规划中长期的财务目标,不可忽略“税负”和“通货膨胀”这两大冲击力。

货币供应过多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它导致货币贬值,在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十分迅速的传导性。任何一部分商品的涨价,将会很快地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其他商品的涨价。这就是在“经济学”上所谓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乘数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例如食品价格的上涨,紧随其后的必然是工资的上涨;而工资在各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中占有重要的权重,这一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带动物价的进一步上涨。从宏观来看,物价的上涨往往就会导致成本上涨,随之就会导致储蓄的下降,最终导致货币贬值及经济风险的加大。对投资者而言,那些拥有固定收入资产(定存、债券)的人,将面临资本被通货膨胀侵蚀的危险;而持有浮动收入(房地产、股票、原材料等)的人,将因物价的上涨而获益。中国的房价在过去20多年中一个最大的现象,就是它是一个货币现象,是中国货币的发行;过去20年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46.46倍!

以下两个例子,展示了投资组合受到“税负”和“通货膨胀”的冲击后,所产生的效率额度:

由此可知税负和通货膨胀对投资报酬率的冲击有多大,投资人除了要确保收入能固定成长外,还必须确保资产价值也能随着通货膨胀而成长。同时,要尽量运用纳税筹划技巧,获得税收的减免,以提高税后的投资报酬,保障长期生活品质。

3.利用通货膨胀来积累财富

因此,若在做投资组合配置,笔者建议最好能加入一些能随通货膨胀而逐年增值的资产,这样收入必然也会日趋增多。或许在投资的前几年,并不需要这些“多余”的收入,但是这些收入并不是给投资人拿去消费,而是保留作为“再”投资之用,以便提高总资产的价值,以便支付未来上涨的生活费。

从表2-18的(表一)和(表二)来看,在前九年内,“固定收入”(定存、债券)投资所提供的收入,都比“固定收入与资本增值”(房地产、股票及基金)的投资组合要来得多,但是,从第11年开始,“固定收入与资本增值”投资组合的收入会每年增长,而“固定收入”的投资始终维持在14%的同时,资本的价值也保持不变。

另外,多数提供“固定收入”的投资,其收入都必须纳税,因此,最好选择一些低税或免税的工具,以提高投资税后报酬,如退休基金、海外基金等。

4.风险容忍度与风险承受能力

很多人时常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而产生财务损失。容忍度是指个人在情绪上所能接受损失的金额,而承受力是指能抵御损失的财务能力。比如说,一个人有庞大的财产,但他却不愿意投资于市场波动不定的期货商品,担心行情突然下行的损失,此人是“低风险容忍度”;而如果他在某一投资项目遭遇损失后,又不会影响他原有的生活水平,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有“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会随着财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是先决条件是必须已经安排一笔资金来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和需求。所以说,如果只单独考虑财富本身,它并不能衡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必须同时考虑个人其他具体的财务需求和目标。

企业主因为大多是冒险家,虽然回报难以预测,但是他还是愿意接受高风险及高收益的投资,这显示他有高风险容忍度。但是,因他所处的行业性质、所能赚取的收入和企业的估值都是波动不定的,再加上所拥有的财产多为流动性极差的机器设备,这些显示他没有风险承受能力。

另外,从研究发现,专业人士——律师、会计师、医生或是公司高管与私营企业主、投资人等相比,专业人士的风险容忍度相对较低。

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承受力往往是互相冲突的。如果两者不一致,则就应选择“保守”(即提高风险的承受力)为准。也就是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考虑变现力和报酬率

你如果为了“紧急储备金”而投资,则产品的流动性或变现能力往往比报酬率来得重要,这时投资人最好选择随时可提现但利息较低的理财工具,例如:活期储蓄、定存、可转让定存、货币市场等。然而,每一种都设有基本投资金额。

一般人必须做定期储蓄和投资的五大原因是:

(1)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良好的生活质量。

(2)满足和完成个人的生活使命和愿景。

(3)作为紧急储备金应付在遭遇疾病或长期残疾时的生活费和医疗费。

(4)确保自己因退休而收入中断时,能有足够的退休金,以保障舒适和无忧无虑的生活。

(5)如果在退休前就不幸去世,提供家人生活保障。

如果着眼于长期的收入需求,那么设法增加“投资报酬率”无疑比变现能力重要。投资人大可冻结现金以换取较高的报酬,而且资金冻结得愈久,报酬就愈高。但是,一般上资金被冻结的时间愈长,风险相对地也势必扩大,在面临各种突发状况时,完全没有应变的弹性,例如经济波动、生活形态改变、罹患疾病或遇到其他投资机会等,都是无法预先掌握的变量。

6.分散收入减轻风险

预防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均衡分散各项资金冻结的“期满日”。如果所有投资的期满日都在同一天,而当天利息刚好达到最高点,当然皆大欢喜;反之,利息也可能跌到最低点,到时损失可就大了。正因为谁都不能控制和预测未来的利率走向,所以平均分散期满日算是比较理性的做法。

投资组合的设计必须因人而异,随经济环境而调整,考虑个人的条件包括:年龄、学识、家庭状况收入、对风险的敏感度、可运用资金额度等;也需配合政府政策,经济和法律等外在环境的变化做适当调整。

在作投资规划时,要了解机会成本,也就是如何取舍。假如你想要高报酬、高收获,相对地你同样会有高税收的负担。所以在作投资规划前,要考虑清楚自己的需要,然后才能决定如何安排正确的资金。

理财工具基本上有三种:收入型、成长型、创造型。银行定存、债券是属于固定收入(收入型)的形态,本金不会增加;收入虽不固定,但价值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增加而提高,就是成长型,如股票、黄金、期货、成长型及稳定型的共同基金、房地产等;人寿保险属于创造型。

投资时切忌将全数资金注入单一产品,以免利息波动,影响收入所得。万一碰到财务问题,生活费用又大幅提高,这时的投资产品刚好利息下降,必定会左支右绌,疲于周转。因此,收入来源务必分散于各个不同类别的工具,最理想的方式是:一部分来自利息,一部分来自房地产的租金、房地产共同基金或股息、股利。

一般提供固定收入的投资工具,如银行定存、债券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被逐年增加的通货膨胀超越(见图2-11),对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将形成一大威胁。这也就是把收入来源广泛分散的原因,利息可多可少,房屋租金及股利却会逐年提高,能让投资人追得上通货膨胀。

图2-11 固定收入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当你选择理财工具时,要注意自己是长期需要还是短期需要。假如是短期需要,就要求能保本,而且变现力强。例如你要结婚生子或孩子已打算上大学了,短期内这些钱都必须用到,那么你的资金就应该选择放在一个可以保本而且变现力很强的理财工具,如:债券、稳定型信托基金和国债等。至于较长远的财务目标,则可选择风险较高、成长较快的理财工具如成长型基金、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和房地产等。

在还未决定选用哪一种理财工具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该项投资工具的风险、条规的限制、税费和法规等的相关问题。

7.投资金字塔有助分散风险

在投资时,了解投资金字塔的基本观念(见图2-12)相当重要,因为它可以协助我们面对投资风险。一般常用的理财工具可区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极保守型、保守型、风险型、适度风险型、极风险型。金字塔的底层往往也是比例最高的,它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持有这些投资的主要目的有:紧急储备金、于一年内必须动用的资金、人身风险的规避等。从金字塔的第二层开始,风险便开始增加,因此,所投入的资金也应该相对减少。采用这样的投资组合,其优点是:在投资期间万一遭遇突发事件,或经济不景气而有损失时,你还能保存投资于金字塔底下数层,而且是对基本生活水平有重大影响的资金。投资理财的基础由金字塔的下方开始,然后逐渐往上,风险也逐渐向上递增。许多人往往将投资理财的基础建立在一个“倒立型”的金字塔,以这种形态的投资模式,往往在遭遇突发事件、经济不景气,或行情受到短暂影响时,会把大部分的资金亏掉。

图2-12 投资金字塔

案例:

现以700万元投资金额为例,若想如期达成所拟定的六项财务目标,那么最佳的资金配置如表3.19“最佳投资组合分析表”所示。

首先,我们必须计算出在运用不同投资报酬率的理财工具下,现在所需要准备的金额,如果六个财务目标都选择投资报酬率为6%的理财工具,则700万元就根本不够。但如果都选择投资报酬率为14%的理财工具,那么达成目标就绰绰有余。当然这高额投资报酬率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未必是一个妥当的选择。

在衡量计算各种组合之后,我们发现前三项选择投资报酬率为6%,而后三项选择投资报酬率为12%的投资组合最为适合,不但可如期达到全部的财务目标,也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8.经济周期、利率循环与投资决策

经济有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及复苏四个阶段,影响着现金、债券、股票及房地产四大类资产的投资决策,如图2-13:

图2-13 经济周期、利率循环与投资

(1)繁荣阶段。通胀率开始较快上升,价格水平上升,投资增加,信用扩张,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央行加息,利率达到顶峰,“现金”是最佳选择。

(2)衰退阶段.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通胀还在上升,这个阶段消费者期望降低,工业生产下降,企业盈利下降,利率开始下降,持有“债券”是最佳选择。

(3)萧条阶段。经济增长停滞,企业生产能力急剧减少降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大量失业,投资减少,信用紧缩,居民消费预期降低,对未来悲观,利率达到谷底,因此,投资于“房地产”是最佳选择。

(4)复苏阶段。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回暖,消费者期望上涨,工业生产增长,企业盈利大幅上涨,央行保持货币宽松,通胀率继续下行,利率开始上升,此阶段投资于“股票”是最佳选择。

虽然房地产、股票及企业都有某种程度的风险,但笔者认为只要你有足够的相关知识、技巧和经验后,就能大大地把风险减低。当然,有经验丰富的顾问的辅导,也可以达到减低风险的效果。至于如何投资于定存、人寿保险、债券、股票、基金、房地产、贵重金属等理财产品,坊间关于此类投资技巧的图书,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因此,笔者就不再进行任何的讨论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