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做店员工作来让产品进场

和君安堂大药房的陈总就合作KS这个产品,谈判多次,未能如愿以偿进场。陈总刚开始以没有品牌,不是医院临床带动产品,没有广告支持还较高的供货价等理由拒绝进货,多次沟通之后,陈总的主要顾虑在于对产品的销售信心不大,怕一旦进货之后,产品滞销。

某日拜访,碰巧陈总不在,就和药店的店员聊了起来。混熟了就请他们喝了瓶饮料,并且跟他们聊了一下KS的产品知识,有个店员曾经在某连锁药店里卖过,说消费者反映疗效不错。说到这里,我也就开门见山了,说往后要是产品进店了,就会有促销费和小礼品来协助销售,明天我再和陈总谈产品的时候,你们附和一下,说之前卖过KS,消费者反馈很好。店员也都答应了。

第二天再跟陈总谈,我也就有了底气。我说:“您这里的店员之前在某连锁卖过我们的KS,销售的真实情况您可以问问他们,我也不要您进很多产品,初次进货只要求5盒,一个月之内卖不掉,我全部买走!希望给大家一个彼此合作的机会!”陈总问了店员,店员按我的说法说了,产品顺利进入了药店,加上促销政策,产品有了很好的销售。

其实在很多时候,包括连锁药店的采购,经常会就采购的产品咨询各门店店长,所以,大家有的时候可以先把门店的店长工作做好,这样再找总部合作就轻松了很多。当然,有些连锁也会有这样的考核,就是购进的产品会分配到门店。如果门店卖不出去,就会有门店来承担产品过效期产生的损失。

有的店长也不愿意引进新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店长,这个产品怎么卖出去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围绕“市场有需求,药店有利润,患者能治病”的这几个层面解读。再说具体点,就是告诉店长,来药店说什么症状的人可以吃,来卖什么药的人可以联合用药或者拦截推荐。如果消费者不能接受,你用什么样的话术来解决。解决了她卖药的困难,她自然就敢建议公司采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