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小米的成功,宣告了手机软件时代的到来。iOS系统和MIUI系统,对苹果和小米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苹果的iOS系统只能每年升级一次,小米的MIUI系统可以每周迭代。MIUI系统甚至先于小米手机诞生,通过与发烧友的深度互动而赢得对方的忠诚。苹果像一个大明星,与自己的粉丝保持着距离;小米更加亲民,花费了许多精力维系自己的粉丝群。不过,MIUI系统是基于安卓定制的,时间长了流畅性会降低,在基础体验上还是无法与苹果自有的iOS系统相比。
在软件上小米与苹果各有所长,但软件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硬件不再重要,正相反,当软件的竞争形成僵局后,少数几项硬件功能又成为竞争的焦点,如摄影质量、使用流畅度、电池续航能力等。硬件升级成功与否将决定手机能否成为新的市场爆款。苹果做到了芯片、硬件、软件和设计四者的完美融合,才拥有超强的综合竞争能力。而小米则在最重要的芯片上一直高度仰赖高通和联发科的供应。
手机的品质在不断上升,销量向爆款集中,消费者不再频繁更换手机,这又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变得谨慎。这时候,为手机的购买者提供体验服务的重要性就出来了。消费者需要有人讲解新款手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需要知道各款手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网络销售给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体验肯定是不如店面销售的,这是苹果要在一个城市最繁华的街区开设专卖店的重要原因。而小米专注于线上销售的模式,又将成为小米的另一个重要短板。
小米喜欢和粉丝沟通,倾听用户的意见,而乔布斯曾表示:“消费者不知道现在的科技可以做什么事情,他们不会去要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东西。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很少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曾经有记者在苹果的Mac发布会之后问乔布斯做过什么类型的市场调研,乔布斯语带嘲讽地回应:“贝尔在发明电话之前做过任何市场调研吗?”研究消费者的想法只能够改善现有产品的性能。研究和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产生革命性的新产品。两方比较,高下立判。
而不管是走店面渠道销售手机,还是要在研发上投入高昂的费用,以及要有充足的市场备货,都要求手机必须有较高的利润空间。手机就像一门海鲜生意,生猛海鲜才能卖出大价钱,一旦臭了就分文不值。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手机利润率太低,承受不了滞销产品可能带来的巨额损失,所以才以销定产,被迫走“饥饿营销”的路子。线下拓展不力、研发投入不足、市场供货不够,这些都对小米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走高价路线的苹果,有着充足的利润支持线下渠道费用、研发费用和滞销损失。
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也重新塑造了手机的生意模式。小米则走出了一条与之完全不同的新路。根据电脑越卖越便宜的趋势,而且基于其互联网模式,雷军认为,按硬件成本定价必然会成为未来消费电子标准的商业模式,小米“在10年内可以赶超苹果”。靠硬件赚大钱的苹果,和硬件低利润的小米,谁能掌控手机市场的未来?
小米自称是第一个互联网手机品牌,互联网思维成就了小米。金山时代的雷军可不是这样的。雷军是程序员出身,他亲手打造的金山毒霸在查杀病毒种类、查杀病毒速度、未知病毒防治等多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打击盗版,雷军于1999年曾经掀起红色正版风暴,将定价168元的产品降到28元。这个风暴瞬间席卷全国,100天内销售超过100万套,刷新了中国正版软件的销售纪录。然而,这个价格和销量在互联网思维面前不堪一击。360推出免费杀毒模式,把中国所有的知名杀毒软件杀得人仰马翻。等到金山醒悟过来,于2010年11月宣布金山毒霸永久免费时,市场大势已去,360已经获得了几亿的用户,把杀毒市场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雷军痛定思痛,反思了金山毒霸的失败。雷军认为,他是被互联网革命干掉的第一代,互联网最先吃掉跟它最近的软件行业。互联网思维威力巨大,当然也可以用它来更新手机产业。雷军从来都认为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个手机制造商。小米平地惊雷,当年击败金山毒霸的周鸿祎也在翻来覆去地对小米细细剖析。作为中国互联网免费模式的鼻祖,周鸿祎当然通晓“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硬件不赚钱软件捞回来”等观念。不过,周鸿祎从来都不愿意与竞争对手硬碰硬地正面对撞,特别是那种大公司才能玩得了的平台,切入行业巨头不关注或干不了的细分市场才是他爱干的事情,他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卖手机。
雷军做手机从零起步,仅用了短短两年半时间就做到了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同一时间段,诺基亚竟从全球手机市场老大的地位,跌到卖身出局的地步。在中国市场,小米起步的2011年,诺基亚仍然销量排名第一,从当年第四季度起,才开始被三星超越,从此就急转直下。诺基亚帝国的崩塌,何以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