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这一个“斋”字。“齐明”,就是通过斋戒的方法,让自己的精神处于智慧光明、通达无碍的状态。“明”这个字很好啊!皇帝做得好的是明君,官做得好是明镜高悬,人做得好就是明白人。我们看古人造字,日月为明,说的是我们的精神能够像太阳、月亮一样的光芒普照,无论昼夜都能明明了了。精神的光明怎样才能透得出来?这里说要通过斋戒,才能把它透出来。
《庄子•齐物论》里说“莫若以明”,说得很精妙啊!我们开动脑筋、绞尽脑汁去思考,去求索,最终都及不上精神中的一点灵明!精神、智慧明了起来,精神的光明透露出来了,就能够对宇宙人生的真谛一目了然,这就是最高明的。所以,“齐明”就是以斋戒这种手段,让我们的精神达到灵明洞彻的程度。我们斋戒修行,追求的不是其他的东西,不是人天福报、五眼六通这些,而是智慧的光明。离开了智慧光明的这个目标,随你怎么斋戒,随你怎么修行,都是离道越来越远。
现在有很多修行人,看起来修行很严谨,日常戒律很精严,可就是因为精严,捆得自己缩手缩脚,那么,这个般若智慧就没有透出来。智慧没有透出来,就是不明,就是越来越暗。我们都说学佛的人要万缘放下,很多人就从字面来理解,放下万缘就什么都放下了,老婆孩子也不要了,社会的责任也不要了,一个人跑到山里面去。严格地说,这都属于妄想,即使你真在山里坐住了,充其量也就是佛教里说的自了汉,大乘佛教对这个是有批判的。大乘佛教是要普度众生,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众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入世行菩萨道。
禅宗的祖师爷都说了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离开世间去学佛,就像在兔子脑袋上找角。有些人说修行要修定力、要打坐,于是就什么都不管了,生意也不做了,企业也不要了,自己在家里闹一个富丽堂皇的佛堂,每天坐着如木头桩子一样。冯老师去广州的时候,有好几个老板就这样,结果被冯老师臭骂一顿,这就叫作越学越暗。所以,我们在这个“明”字上要多加留意,既要认真斋戒,保持身心洁净,又不能死在这个上面,变得迂腐不堪、一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