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合于利而动:绩效考评与绩效互动

【导读】

2007年1月,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在日本《文艺春秋》上刊登了《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文章,深度剖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索尼引入美国式的绩效主义之后,管理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比如,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的强绑定使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投入;管理者为了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唯指标论使员工做事的内在激情、挑战精神逐渐消失殆尽,公司由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一步步滑向衰败的深渊。“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韩国的三星在数字时代打败了日本的索尼,但三星却比索尼更早引入美国式的绩效管理制度。可见,坚持绩效主义没有错。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没有绩效,就没有生存和持续发展权。“世上难得两全法”,公司没有绩效管理是不行的,有了绩效管理往往又麻烦不断。“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符合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利益就停止。这就需要管理者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状况,采用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主动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绩效辅导、绩效反馈,及时处理绩效申诉等问题,透过双方的有效互动,持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