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快消行业的销售特性,我们在营销型经营单元核算设计时,没有采用每天核算经营成果的方式。鉴于历史数据不足等原因,在导入初期我们的核算周期为月度,以后逐步缩短核算周期到每周。下面举例说明分公司级营销型经营单元的核算方案。
1.核算设计
核算工作根本,是准确界定经营单元的核算内容。我们在设计W集团时,将其定位为:创造价值=销售价格*销售数量-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各项费用。它本质上是剔除出了各项费用和人工成本后的利润增加值,这种核算方式下的核算结果容易被基层员工理解。
为了避免定价问题可能导致的运营困难,营销型经营单元核算体系的设计思路与生产型经营单元相同,也采用了利润增加值的核算方式来对各经营单元的经营成果进行核算,同时以“效益提升”为目标导向促使各经营单元提升运营效率。
通过分别测算经营单元今年当期与去年同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二者差额对比,获得本期经营利润增加情况。
经营单元的本周创造价值=累计价销售收入-产品总成本-累计当期市场性费用-累计行政性费用-累计人工成本-去年同期当期利润-周初累计创造价值
经营单元产品总成本,由财务中心负责按照经营单元的所辖经销商当期销售产品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市场性费用是指经营单元市场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各促销类、客情类等各营销型经营单元可以自由支配的变动费用。为了避免市场投入费用的重复核算,要求各经营单元按照渠道经销商为单位进行此项费用的归集,即经销商属于哪个经营单元、市场投入就归集到哪个经营单元。渠道商的固定返利和集团层面统筹的各类公关费、广告费、产品研发费等营销型经营单元无法自由支配的费用,不属于市场性费用。
2.核算实施
第一,财务中心负责根据去年同期经营单元产品销售、产品成本、市场投入、行政人力费用等,核算确定去年同期利润额;第二,财务中心按照同样方式确定月初累计利润增加值,然后分别核算产品销售额、产品成本、市场投入、人员工资、差旅费用、运输与装卸费等;第三,每月初,由财务中心、人行中心负责提供产品销售、产品成本、市场投入、行政费用等数据,各经营单元自行核算当月度利润增加值,相关部门进行复核;第四,持续提升经营成果。
经营单元的经营目的是实现销售额最大化同时费用最小化,提高“利润增加值”,主要采用有以下四种途径:努力进行市场拓展提高销售额;进行高效、精准的市场投入,最大限度降低低效投入,杜绝无效投入;最大限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单品盈利能力;最大限度节约、降低其他行政费用。
表6-2 《W集团___创造价值核算表》(营销型)
日期项目 | ***经营单元 | ||||
班次 | 品名 | 销售指导价 | 数量 | 金额 | |
销售收入A | |||||
采购成本B | |||||
费用合计C | |||||
行政性费用D | |||||
公摊折旧费d1 | |||||
水电费用d2 | |||||
办公费d3 | |||||
装卸运费d4 | |||||
房租费d5 | |||||
市场性费用E | |||||
市场投入e1 | |||||
人工成本F | |||||
人工费f1 | |||||
社保险费金f2 | |||||
差旅费f3 | |||||
创造价值(利润总额G=A-B-D-E-F | |||||
去年同期利润H | |||||
本周创造价值L=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