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同上节一致,逻辑上是讲述供货商,更为本质的是原材料环节,如何在原材料环节魅力化?
传统的方式:次级品牌背书
以前,企业做“品牌”,常常会用到次级品牌背书的手法。这个手法的定义,不太好精确的描述,我们简单的给出一些案例列举:
当一个手机公司声称自己产品的芯片是高通,显示屏是夏普的时候,它就是在使用次级品牌背书的手段,它用高通,夏普来给自己的产品加分。
当一个茶叶公司声称自己的茶园在武夷山时,它也是在使用这个手段,它用一线产地给自己的产品加分。
当一个服装企业花费血本挤进大洋百货,连卡佛百货时,它也是在使用这个手段,它用渠道品牌给自己的产品加分。
……
这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只是,运用的层级有高低,10年前地摊上的领带,盒子上写着“高级领带”“中国.上海”也是这种手法。一个企业家的办公室里,挂一个大大的PS过的合影,上面和某位省级领导站一起,也是这种手法。当你在高端杂志上看到,某4000元一个的拉杆箱,突出他的材料是航天级的某某高科技纤维时,也是这种手法。
魅力化手法:逆用次级品牌背书
我们可以逆向使用这种手法。有一个企业家,他生产家具用的铰链,五金类产品,通常这种B2B的商品都是在“项目”上做营销。他卖的是规格较高的铰链,很厚实,承压力高,价格和其它厂差不多。他没有这么做,他请不起厉害的业务员,他想到另外一种做法,他找了佛山一堆二线品牌,三线品牌的浴室柜生产厂家,告诉他们,它的铰链能帮助他们“打品牌”。只要告诉消费者用的是大品牌的五金件就行。然后,他自己在网上做了“优化”和“美化”,消费者通常对这种信息都是来源于网络,按它的品牌名收索,出来的都是各类“专业人士”、“用户”充满显摆倾向的介绍……同样的价格,能在销售端起到作用,小厂家都愿意做。所以,他的生意就此打开。
如果我们即是买方企业,又是原材料供应商呢?自己给自己打造一个次级品牌,然后依托这个次级品牌给自己的品牌背书,行不行?我们觉得是可行的,现在“最美山村”、“最佳**园”的打造空间大得很!简单的说,你要推出一个酒,品牌叫毛台,可是品牌很难建立,你可以先推出一个拥有最佳河水的“红水河”。
国外很多伪大牌,打下中国市场,就是运用的类似的手法。三分虚,七分实,生意之道。
魅力化手法:融入消费者
另一种魅力化的手法是融入消费者,我们依然以珠宝行业来讲述。国内的珠宝行业普遍头痛,然而,同样的产业格局,国外就有“小而美”的企业,大把大把的捞金,而且魅力四射。
国外有一家企业,专门做人工合成钻石的,这家企业推向市场的产品就很“小而美”:
一些美国民众在陪伴自己多年的宠物去世后,不惜花高价将挚宠的骨灰拿到这家企业那儿去制成钻石。有人将自己银灰色宠物猫的骨灰加工成两颗钻石,镶在自己的戒指上;有人将一只茶杯大小吉娃娃的骨灰制成一颗淡蓝色锆石;还有人将一只猫的骨灰制成了一颗黄钻,以纪念这只有着黄色眼睛的黑猫。
如何瞄准非婚庆类钻饰?比拼设计能力?比拼工艺?比拼品牌?在等级上玩猫腻比拼价格?这家企业给出了自己的选择——融入消费者,这是经典的“卖生活”“多点联系”的案例。
最后回顾一下本节讲述的观点:请魅力化你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