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分析方法与授权项目或决策有关,或与证明项目或决策的合理性有关。以下分析的成果经常用于商业论证,以证明开展项目具有合理性。
(一)投资回收期
项目投资多长时间能收回来,通常以月或年为单位,越短越好。计算投资回收期时,通常要把建设期也计算在内。假设项目A和项目B,两者都需要一次性投入5万元,都是当年投产,当年就能产生收益。项目A的投资回收期是2年,项目B的投资回收期是3年。从投资回收期的角度来看,项目A优于项目B。
(二)净现值 (NPV)
现值是指未来的钱在“现在”这个时点的价值。净现值是收入的现值减去支出的现值所得的数值,即NPV=收入现值-支出现值,净现值越大越好。
NPV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我们认为钱是越来越不值钱的,所以收钱要尽量早收,支出要尽量晚付。要把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就需要采用贴现现金流的方法。净现值法就是一种贴现现金流法,“贴现”就是“打折”的意思。
假设你今天有1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10%,一年后你有110元,2年后你有121元。净现值法刚好相反。如果有人两年后给你还款121元,假定贴现率为10%,那么这笔钱在价值上只相当于今天的100元。
项目都是今天投资,未来收益。为了把未来的收益和今天的投资做比较,就必须把未来的钱折算成今天的钱,通常贴现率采用业界通用贴现率或者金融机构的利率即可。基于货币有时间价值的假设,不同时间点的钱,如果不经折算就不具有可比性。
假设以贴现率10%来计算,项目A的NPV为12309万元,项目B的NPV为23112元。从NPV的角度来看,项目B优于项目A。
(三)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又称为内报酬率,是项目净现值(NPV)等于零时的贴现率,是净现值法的特殊应用。和净现值类似,内部收益率也是越大越好。
如果贴现率为10%,项目A和项目B的净现值都大于零,说明项目A和B的内部收益率肯定高于10%。假设贴现率为15%,两者净现值依然大于零。假设贴现率为20%时,两者净现值均小于零。这就说明项目A和项目B的内部收益率介于15%~20%。如果通过计算机软件最终计算出项目A的内部收益率为16.88%,项目B的内部收益率是18.23%。从内部收益率的角度来看,项目B优于项目A。
(四)投资回报率 (ROI)
投资回报是初始投资的回报百分率,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出所有净收益的预计平均值,然后用该预计平均值除以初始成本。投资回报率越高越好。
假设项目A在3年中的年均利润是15000元,项目B在3年中的年均利润为14000元,两者的年均投资额均是10000元。那么项目A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5%,项目B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4%。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项目A优于项目B。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回报率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五)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比较项目成本与其带来的收益的财务分析方法。把可以量化的各种效益和成本都量化,然后计算总效益和总成本之比。效益成本比越大越好。如表7-1所示。
表7-1 成本效益分析
指标项 | 含义 | 对项目含义 |
投资回收期 | 收回项目成本的时间,通常要把建设期也计算在内。 | 越短越好 |
净现值 | 按一定的贴现率将未来的钱折算成“现在”的钱,净现值=收入现值-支出现值 | 越大越好 |
内部收益率 | 内部收益率是项目净现值(NPV)等于零时的贴现率,是净现值法的特殊应用 | 越大越好 |
投资回报率 | 项目年均利润与投资额之比 | 越大越好 |
成本效益分析 | 项目总效益与项目总成本之比 | 越大越好 |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实际的项目中做商业合理性分析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作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