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将产品家族放到消费者的兜里

产品战略是品牌落地的核心,实施成功的产品战略,才能积累起品牌的价值。

1.如何设计产品家族

确定企业或品牌旗下由哪些产品组成,通过组合原来哪些产品、重新开发或翻新哪些产品,构建起一个产品家族。

产品家族的建立需要由企业的主要产品组成,与各个行业的沟通中发现,企业销售额越小,产品数量越多。当然,在企业起步阶段这也无可厚非,模仿各种产品,借着其他品牌在市场的推广势能,获得生存空间。

一般而言,1亿元以下销售额的企业,我们不建议企业聚焦产品,而是发展各类产品,摸索产品的潜力,为聚焦做准备。

产品家族是战略定位的支持,将能够支撑和演绎定位的产品汇聚在一起,形成在某一个领域的权威话语权,这是产品家族的本质。

比如,王老吉(现为加多宝)在“怕上火”的战略定位下,形成了红罐凉茶、绿盒凉茶、瓶装凉茶的产品家族。而昆仑山矿泉水就在这个产品家族之外;克咳在“专业镇咳”的体系下,形成了各种治疗咳嗽药的产品家族。

2.使用一个品牌还是多个品牌

产品家族确定之后一个重要的决策就是,这些产品是用一个品牌,还是用多个品牌。这主要取决于成本和消费群体。

用多品牌还是单一品牌的关键是成本决定的,也由企业规模实力决定。对刚起步的企业,必须要使用单一品牌,这由成本决定。对于成熟企业而言,想在行业里占有更大的份额,可以再推一个新品牌,比如海飞丝、飘柔、潘婷等多个品牌在洗发水领域,针对不同人群,占领了行业60%以上的市场份额;皇明太阳能成熟之后,又推出一个高端品牌“亿家能”。

当然,也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行业特点来决定,笔者服务的鸿成调味企业,针对醋类产品确定使用“龙塔”品牌,针对其他类(精、粉、汁、酱)产品则使用“寿山老妈”品牌。

3.产品的角色分配

企业的每一支产品都有着不同的使命和战略任务,所以要给每一个产品定义它们上市之后的任务:是带来现金流,还是为后续产品铺路;是树立品牌形象,还是阻击竞品。

笔者为企业服务时,首先会从企业提供的产品销售数字中,梳理出几个重点产品作为产品家族中的主力成员。

企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产品数量多得惊人,销售占比低得惊人,产品家族中没有领军人。很多企业喜欢广种薄收的产品开发模式,笔者并不反对这种模式,但就怕广种后,颗粒无收,这就是产品开发能力的问题了。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老板都是产品开发高手,创意不断,每年大量新产品出来,下一年又是新产品,不但见不到前一年的产品,更见不到畅销品。

从本质上讲,无论是新产品开发,还是老产品翻新,都要在产品角色与任务这个规则下进行,而不是为了开发新产品而开发新产品。

要实现:有的产品是拳头产品,除了实现足够的销量之外,更是建立品牌认知的基础;有的产品是低价跑量的产品,可以平衡产能,为企业获得边际利润;有的产品构建品牌形象,为占领消费者心智某一个位置增加砝码;有的产品用来防御竞争,打击竞品对主力产品的冲击;有的产品是丰富品种,增加货架面积;有的产品是核心单品的种子选手。

当然,也可以按照“跑量产品”“拳头产品”“形象产品”“侧翼产品”这种划分类别的方式来划分产品角色。

4.产品的推出次序

产品的战略布局主要是确定产品推出的次序。即先推哪个产品,第二个上市的产品是什么,第三个上市的产品是谁?

第一支上市的产品不光要自己先生存下来,还要为后续的产品销售奠定基础。就像粟裕在其回忆录中多次强调的那样,要注意第一次战役与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的关系。打第一次战役时就要考虑第二次、第三次,每次战斗都要为下一次战斗创造条件。

当然,还要确定每一支产品如何配置资源,在什么时机开始推广。

5.设计品牌形象

依据品牌架构的决策,为每个产品设计其品牌形象,让这个产品或品牌形象成为不同产品上市的连接点。

品牌形象也是品牌的重要特征,是品牌资产积累的重要因素。笔者早年做药品销售,深知品牌形象在产品包装上的价值,因为药品对宣传包装管理非常严格,通用名药品,要求通用产品名称是品牌标识的3倍。这样的要求下,必然让药品在产品形象上下功夫,通过图形等建立品牌记忆特征。

比如,葵花药业用“葵花”这个图形作为品牌特征使用,形成消费者对葵花药业的记忆点,也是葵花药业的品牌资产积累要素。

白象方便面用那支“小白象”可以迅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也是消费者对白象食品一个清晰的记忆点。记得2012年,某国际品牌设计公司,将白象的标识改为“品”字形,白象决策层最终只是在集团应用层面使用,产品包装上仍然使用“小白象”,这无疑是非常高明的决断。

由清晰、消费者熟悉的图形构成的产品形象,可以降低产品上市的传播成本,可以快速建立认知,形成尝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