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成功的失败
《茶经》里说“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采摘茶叶不按时节,制作茶叶的工艺不够精细,茶里充斥着杂草枯叶,这样的茶喝完后会让人生病。
在书中,我们展示了很多优秀采购管理者的实践,大多看起来是成功的,然而背后也隐藏着无数的心酸,也有很多失的败体验,比如:有些同事,你怎么用力,他们都无动于衷,有的只关注短期的价值;有的一直在等退休;有些保住工作是唯一的动力… …
我们也经常发现自己错了,比如我们没能预防优秀员工流失,我们没有充分建立跨职能协同,员工的潜力没有被充分发掘,甚至很多时候结果错了,至于错在哪里却也说不清楚,时机不对、用力过猛、战略过高、低估现实的力量… … 我们常常让我们的团队和同事们失望… …
一个团队终究要与组织大环境协调,甚至妥协。办公室政治、部门壁垒,权力争斗等等,最后都可以追溯到管理层成员身上。不管是打造高效组织,还是推进可持续的采购战略/提升协同/关注间接采购,往往会发现最大的障碍来自管理层成员,也就是说采购管理者常常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出优化。
我们深知,有了最高决策者与管理层成员的共识与觉醒,可以帮助采购职能更好地赋能业务,但是我们也相信每天一点点可控范围内的改变终究会带来质的变化。采购依然难做,采购依然难管,我们依然很难逃脱三大陷阱,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还有成长空间,我们爱这份工作,爱我们的团队,我们也将继续砥砺前行。
终极目标不是总经理
蜂巢中的工蜂们看似忙碌工作却有序而有效,原因就是它们是自我组织的。在自我组织的团队中,团队是一个整体,没有角色之分、职位之分、也没有高下之分。团队成员的任务不是他们的经理强加于身,而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和能力对任务进行合理评估,并主动进行领取。这就是自组织——采购管理者的终极目标,能做到,总经理职位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案例“什么都不干的采购总监”“采购部是怎么做到的”等系列案例所呈现出来的的组织特征已经初具“自组织”的雏形了。比如:弱中心化,团队领导者不再是下指令的职能,而是转换到辅助与支持的职能;自行运作的能力,团队不再依赖指令工作,团队协作无需外力干涉,团队会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等;自我生长,团队成为学习型组织,有良好的继任者计划,组织自我进化能力形成;自我决策,核心管理团队建立了领导力,拥有足够的授权和自主,自我决策能力形成了。
多数现代优秀的组织或多或少都具备“自组织”的影子,自组织非常适合作为建设高效采购组织的标杆。
不追求完全的自组织。职能存在于一个组织中,通常情况下并不是单纯的他组织或自组织,更多的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的相互交织,关键在于自组织的占比高低。
自组织不是无组织,自组织团队的形成依赖于一个明确的边界与支持环境,组织环境为它提供生产和结果所需的支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教育、奖励等等;而明确的边界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规则,如商业和道德准则,企业价值观等。
自组织不是降低绩效标准,不是“什么都行”,相反,自组织设立更高的工作标准和绩效目标。自组织的领导者致力于构建心理安全的工作场所与氛围,帮助人们共同制定远大目标,设置更高的绩效目标,通过激励与赋能团队使成员达到目标,因此通常自组织具备更高的绩效成果。自组织领导者只做两件事:设立高标准与赋能。
打造自组织的前提条件
团队的目标必须是一致的,对目标保有积极性。自组织成员可以自主决定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如成员没有统一的方向,这可能会导致大家都很努力,但很难形成合力,最终事倍而功半。
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要达到一定的水准。队伍中能够出现某些领域的专家,且团队成员挑战的难度必须在个体能掌控的范围内,成员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在动机。
团队必须存在较高的信任度。人们渴望有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感觉,领导者必须积极促成这种信任的形成。高透明度。组织必须保持相当的透明度,提供给成员足够的信息和业务数据,只有这样成员才能更好地根据进度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
团队应当是开放的,民主的,包容的,允许对领导的决策提出异议。
具备极高领导力,而不是极高的权力,领导者必须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接受去中(弱)心化,这可能是打造自组织最大的挑战,也最考验领导者的能力与自信程度。
采购部是怎么做到的-4
Thomas和太太都是职场打工者,Thomas是采购总监,太太是资源开发兼政府关系总监,一个在外企上班,一个在上市公司上班,太太收入比较高,除了薪资高以外还有股权激励,所以Thomas在家里排行老小,前面还有只叫汤圆的小猫。
收入有差异但没有本质差别,而在工作压力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太太经常很苦恼,Thomas看起来轻游刃有余。于是向Thomas请教,Thomas说管理这种事情很难说清楚,有几点可以分享:
我的团队会有一些特性,比如离职率非常低,员工成长很快,内部影响力比较大,做事有点我行我素,会吵架,会抗事,抗压…除了创造机会让他们成长、给他们设计职业规划这些常规的管理做法之外,有几个我比较个人的想法和做法,比如:
1. 我的命是下属给的。下属不给力,我是不是要累死?或者就是被口水淹死。所以,领导的命是下属给的,要对团队有敬畏之心,也真是因为如此,不能让下属受太多委屈或者累死。
2. 1/3的收入花在下属身上。1/3的收入花在下属身上。可以是培训支持,可以是纯财务支持,可以是请他们吃饭喝酒…
3. 老板?下属?选择题。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我们必须要做选择题。支持老板还是支持下属?我的选择是在二选一的时候优先支持下属,虽然老板是决定你薪水和晋升的人,但是下属是帮你做业绩的人。
4. 不相信老板,要相信下属。老板经常说说而已,而下属你可以要求他们不但要说到还要做到,所以相信不相信老板不重要,一定要相信下属。
5. 一个都不能少。不管是职业规划,个人成长,财务支持等,还是对他们的尊重,一个都不能少,在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每个人都值得你去付出,付出终有回报。
6. 要明确你要什么?要他们做什么?明确并不断强调我希望团队达到的目标,每个人要达到的高度,与他们之间工作分工的平衡点在哪里。
7. 做好背锅和助理的角色。我就是给团队用来背锅的,你们做不好,责任都在我,我就是你们的助理,专心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