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曰权借在下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出自《六微》)

韩非子认为君主的权势不可以借给被人的,臣子获得君主一分的权势,就会一百倍地去利用它。臣子转借到权势力量就会很大,朝廷内外就会为他利用,君主本人就会被蒙蔽。

势重者,人主之渊也;臣者,势重之鱼也。鱼失于渊而不可复得也,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古之人难正言,故托之于鱼。

赏罚者,利器也,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拥主。故君先见所赏,则臣鬻之以为德;君先见所罚,则臣鬻之以为威。故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出自《六微》)

韩非子借老子的话,讲权势就像君主的深潭,臣子则是重大权势控制下的鱼,一般与鱼离开了深潭就不能再得到它。

韩非子进一步指出权势的核心---赏罚,谁执赏罚权势就在谁的手中。当君主事先显露出所赏赐的对象时,臣下就会卖弄人情作为自己的恩德;当君主事先显露出所乘法的对象时,臣下就会卖弄权势以作为自己的威风。所以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故事1:靖郭君与故人语

靖郭君田婴担任齐国的相,有一次与一位老相识长谈一番,老相识因此就变富裕了;有一次赐给身边的侍从一件小饰品,这个侍从也因此而尊贵。长谈和赐小饰品,都是很小的资助,尚且使人富裕起来,更何况让给官吏以权势呢?

故事2:晋厉公杀卿

晋厉公时,六卿有权。胥僮、长鱼矫进谏说:“大臣掌权势重,与君主地位几乎相等。他们争权夺势,勾结外国,树立私党,对下扰乱了国法,对上劫持君主,这样国家还不危殆,是从来没有的。”厉公说:“好。”于是诛杀了三卿。胥僮、长鱼矫又谏说:“同样有罪的人只杀了一半而没有全杀,是让他们怀恨在心,并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厉公说:“我在一个早上就杀了三卿,把他们都杀了我于心不忍。”长鱼矫回答说:“您不忍心,他们会忍心对主公下手的。”厉公不答应。过了三个月,栾氏、中行氏作乱,于是杀了厉公而瓜分了他的领地。

故事3:州侯相楚

州侯做楚国的令尹,地位尊贵独断专行。楚王怀疑他有不轨的企业,便问身边的近臣,近臣都回答说:“没有。”如同一张嘴里说出的。

故事4:燕人浴屎

燕国有个人精神并没有错乱,反而用狗屎洗浴。一个燕国人,他的妻子私通一个士人,他的丈夫早晨从外回来,那个士人刚好出来。丈夫问:“什么客人?”他的妻子说:“没有客人。”问左右,左右说:“没有。”就像一个人说的一样。他的妻子说:“你的精神错乱了。”因而用狗屎给他洗浴。
  还有一种说法:燕国有个叫李季的,好出远门,他的妻子和一个士人私通,而李季突然归来,那个士人正在卧室里,妻子很犯愁。妾对她说:“让公子不穿衣服披散头发,一直出门,我们就假装没看见。”于是公子依计而行,很快跑出门去。李季说:“这是什么人?”奴婢都说:“没有人。”李季说:“我看见鬼了么?”妇人说:“是呀!”“怎么办呢?”妇人说:“去拿五牲的屎来洗浴。”李季说:“好吧!”就用屎洗浴了。一说是用兰花汤洗浴。

故事6:方吾论礼

 方吾说:“我听说古礼上讲:出外不和穿同样服装的人坐同一辆车,居家不和同一家族的人聚居在一起,何况做君主的把权势外借呢?”(出自《外储说右下》)

故事7:平阳君如虎

赵王在花园里游玩,侍从拿兔子给老虎吃又收回来,老虎发怒地圆瞪着眼睛。赵王说:“老虎的眼睛真可恶啊!”侍从说:“平阳君的眼睛比老虎的眼睛还要可恶。看到老虎瞪眼还没有危险,看到平阳君瞪眼,别人就一定要死了。”第二天平阳君听说后,派人杀了进言的侍从,而赵王却不责备平阳君。 (出自《外储说右下》)

故事8:卫君朝天子

卫君去朝见周天子,周外交官问卫君的名号,卫君回答说:“诸侯辟疆。”周外交官拒绝他说:“诸侯不能和天子用相同的名号。”卫君于是自动改口说:“诸侯毁。”然后周外交官才接纳了他。孔子听到后说:“禁止冒犯君主,意义是多么深远啊!虚名都不能拿来借给别人,何况有关实权呢?” (出自《外储说右下》)

【评】:

势所在,即利所在,循势而行即循利而行,此人情也。所以,第一要谨防自己权势有意无意中为臣下所利用,有意之借势,必须要掌控、监督它的应用范围,无意之借势,宜常审视之,知势的流动规律。比如当领导与下属不方便直接沟通,而用通信员时,通信员就有了势,做领导的要明白这一点,才好监控。

君主之权势,有时不得不外借,这就是授权,君权的临时外授应该尽量短线授出并收回,不宜长时间授权。其次,授权必要有监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