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前期产能规划不合理、市场波动、内部管理变化,以及各工序标准工时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产销不平衡是大概率事件。关于产销平衡,一般的应对策略有:
销量>产能时,减量销售、提高产能等。
销量<产能时,增加销售、缩减产能等。
销量=产能时,保持产销平衡运营。
(一)销量>产能时,减少销售的操作要点
此种情况下,减量销售策略于工厂运营中的实施要点参考图5.4。
图5.4 当销量>产能时的减销操作要点
(二)销量>产能时,提升产能的操作要点
此种情况下,提升产能策略于工厂运营中的实施要点参考图5.5。
图5.5当销量>产能时的提产操作要点
(三)销量<产能时,增加销售的操作要点
此种情况下,增售策略的执行请注意:
● 检视并调整产品的出售价格,但不打价格战。
● 通过订单预测,提前开拓市场,如提升现有客户的订购数量、开发新客户。
● 整合现有技术平台、产品平台,快速开发并上市新产品。
● 通过质量提升、技术改造、产品线规划和服务改善(如交付周期缩短)等途径,增强客户对企业的黏性和依赖度。
● 同客户协商适量的备货生产(以客户下单为前提)。
● 促销等。
(四)销量<产能时,缩减产能的实施要点
此种情况下,减产策略的执行请注意:
● 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减少外发加工和内部人/机/线、出勤时间的投入。
● 严禁没有客户订单的备货生产,但服从于企业战略的决策行为除外。
● 合理利用空闲工作时间,如组织安排培训、设备保养、5S、管理制度及工作修订等活动等。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决策者已经了解产销平衡的一般操作要领了,这对工厂的运营管理决策至关重要,但经营决策者还必须理性地认识到,绝对的产销平衡是难以做到的,这主要受如下客观因素制约:
● 同产品不同作业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难以完全平衡一致。
● 同一条生产线不同员工、设备的实际作业时间难以完全平衡一致。
● 不同外部环境下,消费者需求、销售订单的波动客观存在。
● 企业在单位时间里可掌控的生产资源(含外发加工资源)是有限的等。
因此,企业决策者在确定产销平衡策略或目标值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销售需求与产能的波动边界问题,一般制造型企业应该扼守如下基本准则:
准则1:在无法快速降低成本的情况下,经营决策者必须确保销售订单量不低于盈亏平衡产能。
准则2:经营决策者应控制销售订单量在企业正常作息产能的±10%区间,非特殊情况经营决策者不应长期、持续驱动企业于极限产能线上运作。
准则3:经营决策者应建设可应对市场变化的、可被企业掌控的柔性产能边界,对于当下国内一般制造型企业而言,建议经营决策者将企业可掌控的产能稳定地控制在销售订单需求的±30%左右,并作为第一阶段的经营管理指标之一(当然,不同企业实际水准相差较大,±30%并非是绝对的固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