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认识不少企业老板,知道一些他们的疾苦和艰难,同时也极为认可这一阶层为中国经济和民生做出的杰出贡献,因此老苗对于企业老板都是十分敬重的。但只有一种是例外,那就是倡导成功学的。
看上去平和淡定的老苗有两大看不惯,一是成功学,一个是传销。年轻时候曾经把一个讲成功学的“老师”从台上轰下来过。
成功学中有句话叫“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你不成功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而是你不够笨”,这可能是企业界最常见的“反智”现象了。
其次是“营销专业无用论”,号称是“市场一线经验最重要”、“人脉最重要”,国内号称有8000万营销人员(把销售人员算作营销人员是我们特色),精读过《营销管理》的却极少,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吧。事实上,我们碰到的绝大部分营销问题,你都可以在《营销管理》中找到答案,而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各种营销理论,里面正确的部分也都可以在《营销管理》中找到相关依据。
第三种是成功路径依赖,这几十年中国企业成功多数都是靠发展红利获得,外贸红利、广告红利、土地红利、渠道红利、政策红利等等。
“台风来了,猪都能上天”,不是什么新思维,而是由来已久的红利思维。而这种红利思维也恰恰是众多“反智”思维的基础:“既然我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抓住了机会(或者是搞定了某人),那还要学习那么多市场营销干什么,还要那么多人去独立思考做什么,只需要按照我说的往前冲就行了!”
这些年的中国营销基本就是“广告+招商+终端建设”,简单说就是做执行,不需要你那么“智”,你“智”了我更不好管。
但这一切,都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有红利的基础都是“信息不对称”,你知道别人不知道,或者说你也不知道但是你干了。
但现在信息越来越通畅,信息不对称仍然在大量出现,但时效性在大大缩短。
电视广告的红利期有二十几年,百度搜索和商超的红利期估计没超过十年,电商平台的红利期只有五六年,而自媒体的红利期只有三两年。
新的机会一直都会有,“台风也会经常刮”,有可能更大更常见,但可惜的是,由于时效性越来越短,通过获取红利而成功已经不能成为企业的主要路径。
企业要做的是掌握企业运营和市场运作的科学规律,以此指导市场,不应再反智,而是要“倡智”。作为老板,鼓励员工独立思考,甚至和自己有不同意见,将会使自己受益无穷。
罗辑思维里讲过一句话,老苗觉得很好:“很多人经常会问,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但很少有人问,未来有哪些事物是不变的。”那些不变的往往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而变化的通常仅仅是表面现象。“倡智”应该从掌握最本质的规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