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竞品分析

企业之所以做竞品分析,是为了从竞争者那里抢用户,用户认为我们是什么,把我们归到哪一类,我们就应该在这个范围内去找自己的竞品。

将竞品定义为同行这个思路,是我们自己的归类,而不是用户的认知。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重新定义用户视角下的竞品分类。例如,你开了一家餐饮店,以炸鸡为主。也许在你的认知中,你的产品是餐饮,竞争对手是附近的餐厅;而在用户心目中,你的产品是零食。当他想看球追剧的时候,你才会进入他的视线,这时你的对手可能就是薯片。所以,我们必须从用户的视角去看我们到底在跟谁竞争。

例如,有个亲戚请你帮忙推荐一款手机,你会怎么做?

(1明确需求(目的):了解他对手机的需求、预算、喜好。比如,预算在1500元以内,主要用来看视频、拍照。

(2)锁定目标品牌:锁定几个目标品牌,如小米、华为、OPPO、VIVO等。

(3)如何选择?首先,明确用户关注的方面,如价格、配置、外观、拍照功能等;其次,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用户关注的信息,如上网搜索、去实体店体验、朋友推荐等;最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如通过横向比较确定性价比最高、最符合用户需求的一款手机。

明确为哪个产品做竞品分析,这样竞品分析的输出成果才能有针对性地为该产品提供价值,同时在不同阶段做竞品分析的目标与侧重点也不同。

(1)产品发展阶段:在品类不同的发展期间,用户对品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竞品选择策略也不一样。

(2)产品开发期:明确产品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

(3)产品引入期:这一阶段,用户对于品类的认知刚刚起步,绝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个品类的存在。所以,要想迅速占领市场,最佳的方式就是对标人们既有认知中的老品类,以老品类竞品的身份出现更容易获得关注。

比如,家用轿车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就是绑定了马车这个老品类,从用户熟悉的马车入手,告诉用户自己是更快的马车、不用马拉的马车,从而快速从马车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如果家用汽车仅仅一遍遍强调自己是某某牌汽车,用户很可能因为听不懂而无法与之有进一步的连接。

(4)产品成长期:进入品类成长期,就意味着市场上消费者已经有部分用户了解使用这个品类的产品,但是相对成熟品类来说,这个品类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品类的市场份额还需进一步扩大。

还是以家用轿车这个品类为例,假设A为该品类的领导品牌,它的竞品很可能还是马车,因为它此时依然是要扩大整个品类的市场,将拥有庞大用户群的马车作为竞品是最容易看见效果的。对于品类内排名第二、第三的品牌而言,也许抢夺品牌A的潜在用户(即已经知道家用汽车这个品类,对家用汽车这个品类有需求,但对品牌还没有概念)就足够了。

(5)产品成熟期:目标市场绝大多数消费者已经熟悉这个品类,而且对品类的需求增长逐渐缓慢,总体的市场容量保持不变或者小幅增长。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主要竞品可以以同行其他品牌为主。

比如,在家用轿车这个品类上,有不同的品牌代表不同的特性,就是和别的品牌有什么不一样,沃尔沃代表安全,宝马代表驾驶的乐趣,可能还有消费者认为,日系品牌代表省油等。

(6)产品衰退期:消费者对于品类的需求快速下滑,甚至出现新品类开始替代原有的老品类且趋势明显,此时对于该品类的企业来说,就不是选哪个品牌做竞品的问题了。

当务之急是换一个赛道,寻找新的定位机会。比如,通过品类某些特性的创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或者通过品类分化占领新的市场机会等。产品处于什么时期决定了你的竞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