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境: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JL乳业作为TJ省的一个国有乳品企业,在TJ乳品市场上曾经有着20年的历史,是TJ区域市场的三大老牌企业之一,有着TJ乳业黄埔军校的美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企业,在其一路的发展中在2004年经历与××企业的合作和改制的风波后,从2005年后发展跌入谷底,企业产品的销量一路下滑,由过去的每日50吨下滑至不到12吨,并且由于企业生产、销售规模的下降,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导致企业没有盈利能力发展步履维艰。 2007年后的JL乳业随着一群职业经理人团队入驻和新鲜血液的加盟,JL乳业开始了新的起点,然而市场不会因为新的团体的入驻而变得简单或者消失,横亘在这个营销团队面前的难题依然是如何通过市场销量的提升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并以此解决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尤其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整体乳业销售都在持续下滑,乳品行业的毛利率被持续打压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提升销量尽快实现生产规模,从而降低生产费用的问题成为JL乳业迫切的任务,也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需要快速逾越的障碍。

要想跨越这个障碍,对于JL乳业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整个企业在产品线上已经囊括高端产品初乳素、常温产品箱装奶、低温产品酸奶和干制品奶粉四大类等近20个产品,也有着企业前期就构建好的奶源基地等诸多的优势,但是由于没有一款产品有出彩的表现,没有一款产品能够成为企业带动整体产品线的明星产品,只是在众多的竞品中垫底,在夹缝中求的生存。自2005年以来,由于企业连续在战略和市场上的败笔,企业多年建立起来品牌效应几乎丧失殆尽,领先的奶源优势也在竞争中被后来居上者逐步瓦解,企业产品在市场占有率、铺市率、美誉度等方面被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市场表现进入尴尬的境地。虽有品牌,但是缺少美誉度的产品没有消费者认同,要命的是,2008年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恶劣,整体毛利率由过去不到10%下降到5%甚至更低,没有规模、没有效益、没有领军产品的JL乳业面临着一场生存和死亡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