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Desire)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简单地说就是爱与不满足。”
仅仅从上述定义的文字表面信息来看,似乎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欲望是“本性产生的”,而且“无善恶之分”,就是爱与不满足。
也许是因为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恰恰就是这个“没有太多可说”的欲望,引发了人们对它的各种诠释和解读。比如:
——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尤素福•西巴伊)
——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肖伯纳)
——欲,如口鼻耳目四肢之欲,虽人之所不能无,然多而不节,未有不失其本心者,学者所当深戒也。(朱熹)
作者之所以列举关于欲望的种种说法和看法,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欲望是一个极其复杂、无法用非常确切的语言进行明确界定的东西,更是一个无法用某一个恒定的标准进行衡量,以界定某一个准确的刻度的东西。
所以,诚恳地说,当欲望这个词跳入作者对于自我管理这一命题的思考框架时,着实有一点被惊着了的复杂心绪。
一方面,无论宗教、哲学、心理学还是其他学科领域,无论名垂千古的宗师、先贤,还是开一代先河的大家、大师,抑或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普通百姓,都已经对欲望有过深入探索和研究。从历史角度追溯,人类本身的发展历史,几乎就是由欲望牵引着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一个既漫长又迅即的过程——漫长,是因为我们人类因着欲望,不断创造更加丰富的世界,可以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迅即,是因为我们人类始终一边被欲望滋养,一边被欲望毁灭。
另一方面,作为个体,如何在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欲望之中自处,实在是一件极为私人的事情,作为旁人的他者,又有何资格或者德能去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呢?
如是思量,复杂的心绪就汇聚成了一腔惶恐……问题在于,惶恐,却不能成为回避的借口,左思右想……总算为自己找到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勉强理由。培训师作为一个职业,其职业行为终究会进入公共领域。也就是说,对于一名培训师而言,建立对欲望的理性认知,并适时做好欲望管理,至少是更好履行其职业职责、归置职业行为的题中之意。
所以,在后面的内容中,作者将尽可能地把欲望这一概念从学术范畴抽离出来,回归到培训师的职业日常,进行经验层面的探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