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用管理体系保证策略的执行

没有管理体系的支撑,策略执行可能是一场风一样的运动。但是,战略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不可能一年或一个很短的时期就能立竿见影,必须依靠持续完善的体系化管理来支撑。

什么是管理体系?是不是我们把它拿来用好就能形成强大的组织系统力?当然不是。所谓管理体系建设,就是确定体系的思路,实现体系化的管理。什么是体系化?任何一个管理功能或管理模块,必须包括以下8个方面(如图5-5所示):

 

图5-5管理模块内容

 

(1)目标。一个组织的管理功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必须承载支撑战略目标的使命。如果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就一定要有清晰的价值创造目标。对于管理模块的长期目标,很多情况下是模糊的,这样的管理必然会迷失方向,不可能支撑战略,也不可能承载经营策略。因此,每一个管理功能模块,都应该有愿景、使命和体现自身精气神的口号(也体现其价值观)。

(2)规划。每一个管理功能都需要制订建设规划,并保证规划与公司的战略规划同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是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如果规划不清晰,没有与相关的功能模块建设同步,就难以体现其价值,也有可能在后面需要推倒重来。例如,如果预算管理没有建立起来,绩效管理也难以推进。

(3)职责。体系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将管理延伸或融入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如果每一个管理功能在各部门和分支机构都设立专职的管理岗位,组织会变得非常庞大,所以一定要将管理功能带入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因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责分解显得特别重要。

(4)业务规则。建立多标合一的业务规则,这个环节做得不好,管理就是割裂的。每一个管理功能都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到了操作层面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必须将管理标准落到流程中去,才能保证执行到位。

(5)标准/规范。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执行标准,必须要随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否则体系运行就会受阻。例如,我们规定了差旅费标准,在市场价格大幅变化时,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业务推进的质量和速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行包干的项目,其隐患会更大。

(6)量化指标。有了体系框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进量化管理,使指标不断完善,达到用数字说话。

(7)快速纠偏/持续优化的PDCA。持续改进是体系化管理的灵魂。所谓体系,就是从管理目标出发,基于过程的管理方法,这个过程就是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

(8)IT支撑。现代企业运营没有IT支撑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