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注:影响利害计算中的抉择。故君子与小人俱正,盗跖与曾、史俱廉。(出自《守道》)
“君子与小人俱正”,这是法治做追求的“正人”之总旨。
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注:古时知名造车匠。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注:传说中的巧匠。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出自《用人》)
韩非子特别指出,靠“心治”是不能正人的,即使尧那样的君主都不行。这就像奚仲、王尔那样的能工巧匠离开规矩、尺度也不能做出好的木器具。而如果有法度、有规矩,平庸的君主和拙劣的工匠也都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所以君主应该致力于打造法治治理模式以正过臣民。
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法。注:言赏罚之量度。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极于权衡,而务至于任鄙;战士出死,而愿为贲、育;守道者皆怀金石之心,以死子胥之节。用力者为任鄙,战如贲、育,中为金石,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注:赏罚之量度要因人情。(出自《守道》)
因人情而赏罚到位,即“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备足以必完法”(措施足以让法得到贯彻),就足以触动人性的软肋,就足以正人。具体说来则是做到“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进而才能“民劝极力而乐尽情”。这就叫上下相得,国家形成这种氛围后,就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评】:
可用一句现代的语句概括韩非子的意思:好制度把鬼变成人,坏制度把人变成鬼。
“赏足以劝善,威足以胜暴”,这两句话很好,赏罚有效的标准是让管理对象拿它当回事,按照它的指引行事。这个标准就是个度,这对于今日之立规立法依旧有完全适用的指导意义。
我特别留意到“其备足以必完法”一句,即立法时就要关注法本身的完善性是否能确保能够执行,这是非常好的立法观念,于今日的借鉴意义同样很大。
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出自《安危》)
治理国家能够使人乐于在做合法的事情中生活,爱惜生命而不去做违法的事,这样就坏人少而好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