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供应链价值闭环三大体系深度解析

5.1 适配体系:价值创造阶段(定位、标准、产品确定)

适配体系是供应链价值创造的核心起点,需围绕定位 - 标准 - 产品形成逻辑闭环,核心是通过与供应商协同,从源头明确价值方向,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

 

  • 定位明确:需先确定项目定位、客群定位与供方定位。以小米红米手机为例,其项目定位为极致性价比国产智能手机,客群定位为中老年人及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供方定位则锁定国产供应链,三者精准匹配为后续价值创造奠定基础。
  • 标准制定:基于定位梳理设计标准、建造(生产)标准与采购标准。设计标准明确产品尺寸、功能等核心参数,如手机屏幕尺寸、续航能力等;建造(生产)标准规范生产工序,像装修中涂料底漆刷几遍、面漆刷几遍的工序要求,或手机生产的组装流程;采购标准则将设计与生产需求转化为对供应商的具体要求,确保供应商输出符合企业需求。
  • 产品确定:结合标准明确技术指标、成本指标与工艺指标。技术指标需满足产品功能与性能要求,如手机跑分数据;成本指标需控制产品总成本,例如红米手机定价 699 元时,需将屏幕等部件成本限定在对应范围;工艺指标则关联生产工艺选择,不同工艺直接影响成本与产品质量,需通过与供应商共研确定最优解。

5.2 招财体系:价值实施阶段(合作模式、一品一策、721 集采原则)

招财体系是价值落地的关键环节,核心是通过多样化合作模式与精准策略,高效对接供应商资源,实现价值落地:

 

  • 合作模式选择:需结合品类特征、品类重要性、企业资金情况与采购业务能力确定。若企业资金雄厚,可通过参股上下游企业强化供应链掌控力,如科达制造投资下游瓷砖厂家、承包原材料矿山;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这类核心品类,企业可通过入股供应商(如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建立深度绑定;对非核心品类,可采用常规招投标模式。
  • 一品一策策略:针对不同品类制定差异化采购与招标策略。对技术门槛高、企业不擅长的品类,需侧重技术标评审,严格筛选具备专业能力的供应商;对市场竞争激烈的常规品类(如汽车车身油漆),可侧重商务标评审,关注报价合理性;同时,需结合品类重要性调整合作深度,核心品类需与供应商联合研发,非核心品类可简化合作流程。
  • 721 集采原则:集采业务需遵循 “70% 前期策划、20% 执行阶段、10% 评估阶段的原则,覆盖十大环节,分别是定品类(明确集采品类范围)、定模式(确定集采合作模式)、定计划(制定集采实施计划)、品类研究(深入分析集采品类特性与市场情况)、供方寻源(寻找匹配的供应商)、工厂考察(实地评估供应商生产能力与资质)、询价选型(确定采购产品规格与供应商候选名单)、集采招标(组织招标流程)、中标签约(完成合同签订)、履约定级(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评级)。

5.3 应用体系:价值兑现阶段(履约标准、协同管理、供应商价值发挥)

应用体系聚焦价值最终兑现,核心是通过明确规则、强化协同,确保供应商价值充分发挥,实现设计与交付一致

 

  • 履约标准明确:需制定清晰的成功标尺,明确供应商履约合格的具体要求。以华为与赛力斯合作为例,华为为赛力斯工厂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明确汽车生产各环节的质量与效率要求,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华为的品质标准,避免前期设计是小龙女,后端交付变芙蓉姐姐的问题。
  • 协同管理强化: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采购、生产、研发、物流等部门的全过程协同。过去仅靠采购部门协调易导致产品不匹配现场需求,建立应用体系后,需通过制度与流程规范各部门职责,例如研发阶段邀请供应商参与,生产阶段同步物流信息,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
  • 供应商价值发挥:充分挖掘供应商的专业能力,助力企业提升效率与质量。供应商在其领域具备长期经验,如生产企业的供应商熟悉最优生产工序,可指导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次品率;设计阶段可借助供应商技术能力,让设计方案更易落地、成本更低,同时通过正向激励(如合理付款、长期合作)提升供应商合作意愿,避免优秀供应商不愿合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