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苗兆光
华为的1994年,是启动从机会成长到战略性成长、系统性成长转变的关键一年,是华为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年。
1994年的时候,华为的业务市场虽然有发展潜力,但它当时在国际上有9个大的竞争对手,可谓“外有强敌”。这9个竞争对手,除了日本的富士通,其他都是超过100年的企业,都是世界500强,华为与之竞争的难度很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认为这也是华为的福气。为什么?这些大企业的玩法是讲规矩的,一般不会发动价格战,所以其实华为面对的竞争环境是有秩序的,良性竞争引导它进步得更快。
除了外有强敌,国内也有竞争者,可谓“内有追兵”。巨、大、中、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这四个企业里,其他三个都比华为强,而且都有国企背景,都是电信行业的精英,华为真正的劣势是在这里。这是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行业处于“风口”,行业在不断成长、扩容,所以,尽管竞争很激烈,华为当年增长的速度仍超过50%,连走带跑地往前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