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胜任力模型如何体现差异性?
A:这是个很经典的问题。胜任力模型,特别是领导力模型,有很大的雷同性,如何体现特色?关键在于和企业文化挂钩。我知道一家房地产企业,它的胜任力模型中间有一条叫“铁人精神”,和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胜任力项可以是“坚忍不拔”或者“坚持不懈”,同样的意思为何要用“铁人精神”。原因在于这家企业强调军事化管理,通过严格的管理手段和高度自律,克服障碍,这就升华了“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意义。
Q: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有哪些?
A:胜任力模型应用主要是在招聘端和培训端。招聘端的应用,需要把胜任力模型和测评工具搭配应用。比如招聘销售人员,假设有一条胜任力项是“沟通表达”,在用DISC测评时着重关注I的分值,对应“沟通表达”胜任力项。当然这里并不是推荐用DISC去做人才选拔,仅仅举个例子。
培训端又叫“解码”,需要把胜任力项和学习地图做对应,在第十一章中会详述。
Q:如何借鉴其他公司的胜任力模型?
A: 正如前面所说,这是标杆分析。通过标杆分析,大家会注意这个行业的大多数公司,他们相同的有哪些胜任力,不同的有哪些胜任力。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相同多数是因为行业特点和职位特点造成的,不同多是由于企业战略和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要结合企业的战略和文化来构建模型,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特意追求别具一格。
Q:胜任力能否带来管理机制的改变,如胜任力能否影响使命/愿景?
A:这个问题在第二章中已经讲过,因为胜任力部分是从企业文化中提炼的,所以胜任力也会反映企业文化,包括高层理想中的企业文化状态。要实现胜任力对企业文化的牵引,不只是通过外部宣传的方式,更多是要通过人员的筛选和培养,所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一,在选拔中高层人员时,要严格按照胜任力项做筛选;第二,在人才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相关胜任力项的宣贯和养成;第三,胜任力的提升,也可能间接改变企业的制度和规则,但这是一个促进和平衡的过程,并非是“运动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