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售业商业地产”成在复制,败也在复制

如果说万达的成功在于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的复制,那么,它的危机也在于这样的复制。万达模式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过渡集中而产生了人口效率的问题,万达则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万达通过商业住宅的开发,从而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及日常生活。但是,万达所开发的商业住宅不见得宜居,同时,房地产(住宅)价格的节节攀升也为其资产的积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城镇化思路的变迁,万达能够使上述这种状态至少维持10年的时间,也即万达具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战略化调整。

所谓“万达模式”也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万达商业地产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这与它的拿地价格有很大的关系。从万达于2014年12月9日发布的IPO招股书中所披露的数据来看,万达的拿地价格将会越来越低。按楼面地价计算的话,2011-2013年万达广场每平方米的平均土地成本分别约为1821元、1171元及1096元,而2014年上半年万达广场每平方米的平均土地成本则降到了1012元。2013年,万达销售物业的销售收入为749.8亿元,销售面积为628万平方米,依此推算,其土地成本仅占平均售价的9.18%,而上市房企土地成本低于10%的企业也仅占全部上市房企的6.4%。

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了中国商业的不成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窝蜂,即不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因为项目可以圈地,圈钱,所以市场上通常表现为草草上马的商业地产项目多如牛毛,似乎到处都是万达,只是开发企业不同而已,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同质化。

然而,对于那些跟风的开发企业而言,形势就不容乐观。万达的成本不是绝大多数企业所能够抗衡的,它们的跟风复制基本上都不能够超越万达模式,起码在拿地成本上它们就没有优势。从拿地到开业,万达仅需18个月的时间。试问,这种“万达速度”谁能够与之相抗衡呢?此外,还有万达院线的成功复制等。如果跟万达模式基本一致且在万达的商圈范围内,然而,却不能够形成体量,那么,这种商业地产潜在的危机则是相当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