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口诀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管理逻辑高度吻合,记住口诀再结合模板,画流程会易如反掌,口诀内容及解读如下:
1. 目标开始,首尾相连
- 解读:流程从明确目标开始,开头的 “流程目标”(比如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和末尾的 “流程目的”(比如 “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保障了生产顺利进行”)要呼应,目标是要求,目的是达成的结果,用 “了” 字体现完成时态,形成闭环。
2. 建立制度,追根溯源
- 解读:管理岗位和主持岗位的首要主责是 “组织制度、标准、流程的拟定与贯彻执行”,这里的制度是对应管理类别的制度(比如安全管理对应安全制度,不是企业所有制度)。“追根溯源” 是指主责工作要从源头开始,比如销售管理从 “客户需求调研” 开始,采购管理从 “需求统筹” 开始,设备管理从 “设备需求收集” 开始。
3. 主责清楚,配合分明
- 解读:先把主责工作理清楚,按逻辑顺序排列(比如销售管理要先调研需求,再市场调查,再签约发货,不能颠倒),主责清晰了,配合岗位的工作就好界定 —— 重要配合岗位做关键协同,次要配合岗位做基础参与,外部配合岗位提供资源或指导,避免出现 “谁该做、做什么” 模糊的情况。
4. 层层推进,阶段总结
- 解读:主责工作要按管理逻辑层层推进,符合业务开展顺序,比如质量管理流程要先 “制定质量标准”,再 “标准宣传培训”,再 “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管控”“产品验收”“质量改善”,不能跳步。“阶段总结” 是指要和企业管理周期同步,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做总结,比如销售管理每月总结客户开发情况,设备管理每季度总结设备运行状况。
5. 反馈意见,制度完善
- 解读:配合岗位可以随时反馈意见(比如客户反馈产品问题、员工反馈流程卡点),不用等年终总结;主持岗位要收集这些意见,汇总后提出改善方案(改制度、改流程、改标准、改产品都可能);管理岗位完善方案后报授权岗位审批,形成 “反馈 - 改善 - 完善” 的链路。
6. PDCA,不断循环
- 解读:流程落地后,按 “计划(新制度
/ 流程)- 执行(贯彻落实)- 检查(阶段总结)- 处理(反馈改善)” 的
PDCA 循环持续优化,不是设计完就一成不变,试行 3 个月后如果能节省成本、减少时间、减少岗位,就可以大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