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渠道商如何参与新零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当前是市场运作的第四阶段,这意味着厂家、渠道商、终端的分工需要重构。总体而言,重构符合以下趋势:

​ 终端的动作重心从产品销售到用户运营。

​ 渠道商的职能重心从帮助终端整合商品到帮助终端运营用户。

​ 支持渠道帮助终端运营用户,成为厂家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为厂家与终端的纽带和桥梁,传统渠道商需要在新时代寻找到新定位,从而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新生。

1.内省自察,避免成为“被淘汰”群体

虽然渠道商有机会继续在价值链中发挥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渠道商都有这样的机会。以下类型的渠道商将被市场发展的车轮碾压,成为历史。

(1)渠道的“庸员”“利润扒皮商”。

不少渠道商在早年享受了市场红利和信息红利,主动找到厂家,成为区域“代理商”,从事某个区域的分销,攫取了第一桶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渠道商自信心爆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认为“渠道没有我就不行”“这是我的区域,就该我挣钱”,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不为渠道做贡献,却获取经销价差收益。

面对厂家的要求,部分强势的渠道商甚至联合下游对抗厂家。殊不知地球离开谁都能转,厂家的区域经理可能会因短期的业绩压力而有所犹豫,然而在厂家的角度看,如果该区域的困境影响到厂家的整体规划,厂家绝对不会姑息迁就。

另外,对于这些渠道商,有想法的下游渠道商或者终端也会绕过他们,争取与厂家直接合作,或者下游渠道商认为上游渠道商给到经销价的同时,并没有提供应有的服务,于是,“窜货”就产生了。抛开渠道规则而言,渠道商讨厌下游窜货,而厂家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窜货的表象是渠道商追逐低价产品,厂家市场管理不规范,本质上是作为服务方的渠道商在享受经销价差利润的同时,并没有给到下游应有的等价服务。

(2)无优势产品、无核心区域、无分销网络、无稳定队伍的“四无”渠道商。

“四无”渠道商,生存的唯一途径就是“靠天吃饭”,表现是要么依托门店,要么依托客情关系,或者经常换项目,“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游离在主流渠道的边缘。在竞争不充分、行情好、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尚有一定的生存缝隙,一旦市场收缩或者进入淡季,或者市场上出现了正规、专业的竞争对手,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失去上下游支持的渠道商。

前面提到,渠道商的生存基点就是匹配厂家和终端的供需错位,提升效率,从而获取回报。如果渠道商失去了上下游支持,自然成了无本之木。

2.修炼内功,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

(1)公司化运营,完善团队专业能力。

回到原点,假设渠道商还在创业期,抛开特定的现有合作厂家和终端考虑,首先需要具备完善的业务、推广、财务体系,实现公司化运营。当然,根据公司的团队规模、投入可以视阶段情况分步骤地优化提升。前期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并不是问题,但是至少要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且让合适的人做擅长的事。比如经营者本人有社会资源,更擅长跑渠道,那么就不该只待在公司做运营,甚至待在店里做前台。

基本的公司化运作团队如图8-2所示。

图8-2 基本的公司化运作团队

(2)提升产品的运作能力。

由于厂家的产品面向全国,考虑到不同区域的消费者需求,产品线长,完全照搬容易出现与市场不匹配的结果,从而影响库存周转、资金周转。因此,渠道商需要在厂家产品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终端情况、消费需求、自身库存结构,合理安排选型、进货。一方面,满足厂家的主推要求;另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3)打造区域推广平台。

终端的辐射半径有限,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渠道也有限,而消费者是流动的,同时接受多渠道的信息。渠道商在区域内开展品牌推广、联动促销,能有效实现造势,从而促进用户的转化购买。

太阳雨的城乡联动

太阳雨是太阳能行业的代表品牌,2008-2010年的“城乡联动”模式,是太阳雨深入农村市场的典型做法。模式如下:

(1)县级代理商为区域操作平台。

太阳雨太阳能采取县级代理模式,县级客户直接面对厂家,以县为平台,深入每个乡镇开发客户。

(2)乡镇为辐射终端。

开展活动的活动现场在县城,提前由乡镇客户以“预存券”的形式预约锁定客户,活动当天由专车送到活动现场。

(3)活动现场为造势引爆点。

通过现场的造势,打造氛围,实现成交。

太阳雨太阳能的联动促销模式,是最朴素,也是最有效的活动模式,充分实现了“中心爆破、周边取量”的效果。现场成交的比例一般为提前锁定的1/3,前期推广时摇摆不定的1/3,活动现场吸引的1/3。

太阳雨的“城乡联动”,本质上是实现了渠道商为运营平台、终端为用户接触点的运营模式,渠道商实现了提升渠道效率的功能。如果没有县代,无法整合所有乡镇客户实现造势,这个工作是任何一个终端客户都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