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兴渠道与传统渠道的演变与挑战

(一)社区团购:从爆发到衰落的本质(时间4357

社区团购在疫情期间因履约受限而快速发展,但如今已逐渐衰落。许翔分析:“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主打‘次日达 + 自提’,但随着盒马、美团小象等即时电商的兴起,消费者更倾向于半小时达的购物体验。谁愿意去夫妻店或修车铺自提货物?这种模式体验太差,被淘汰是必然的。” 他强调,新兴渠道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真正满足消费者购物习惯,就像临期食品渠道能存活,是因为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

(二)零食连锁:效率与裹挟的双刃剑(时间4911

零食连锁(如赵一鸣、好想来)的崛起对传统经销商造成了冲击。“以前经销商在县城覆盖 500 家终端,现在 40% 的生意被零食连锁店垄断,” 许翔指出,“对厂商而言,好处是效率提升,无需管理 500 家小店,只需对接几家连锁;但问题在于会被裹挟,连锁渠道会要求更低的供货价,比如经销商拿 95 折,连锁可能要求 75 折,否则就卖竞品。这考验品牌商的话语权 —— 如果品牌足够强,像可口可乐、德芙,连锁就离不开你;如果可有可无,就会很被动。”

(三)药店渠道:爆品与功能性产品的主场(时间5413

药店渠道并非新渠道,但许翔认为其价值在于销售爆品和功能性产品。“采乐洗发水在商超卖不过海飞丝、清扬,但在药店渠道却能碾压它们,因为它主打去屑功能,更符合药店的专业形象,” 他举例,“快克、康泰克等非处方药其实都是快消品逻辑,这些品牌的主理人大多来自快消行业,因为药品营销和快消品营销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不过,药店渠道难以孵化新品,更适合已经建立认知的英雄单品。

(四)母婴渠道:细分到极致的市场(时间5557

母婴渠道与人口出生率强相关,但许翔强调 “每个类目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昨天我朋友提到一个品牌,只做一岁以内婴儿的安抚奶嘴,一年能做几个亿,” 他举例,“在这个市场,如果你做不到类目前十,就再细分,做到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一,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比如专注于 0-6 个月婴儿的辅食,或者特定材质的奶嘴。”

(五)便利店(CS 渠道):“两个 15”的底层逻辑(时间012030

许翔在书中专门用一章讨论便利店渠道,他总结出 “两个 15” 的底层逻辑:“消费者在便利店的平均购物时间在 15 分钟以内,客单价约 15 元。这决定了便利店适合销售高周转、高毛利的爆款,比如饮料、零食、烟酒。” 他强调,便利店每个类目容纳的品牌非常有限,“洗发水可能只放 2 个品牌,牙膏 3 个,巧克力前两名,口香糖多一点,毛巾可能只有 1 个。所以竞争核心是成为类目头部,并且搞定采购,这和大润发能容纳 20 个品牌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