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标准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过去一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调研了近百家公司的增长团队,很多团队在尝试去推进工具链与流程标准化,但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常见问题包括系统不能解决个性化需求,制定了标准化流程但大规模推广时没有人用,开发工具与流程的过程占用很高的人力成本等等。

增长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尝试找到新的增长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很复杂,那么如何去开发可靠的工具并制定标准化流程呢?

在那些成功提效的增长团队中,我找到了几个共性的特征:

(一)开发工具与制定标准化流程是在实验验证成功后才开始进行

这里包含2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实验成功后,面向更多人去推广增长手段时需要有标准化,例如要给到渠道团队一份清晰的渠道画像,给到活动运营的同学几份活动模板及活动H5;第二层含义是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多次遇到同一个需求,那么就需要进行工具开发和标准化来提效。

(二)开发工具与制定标准化流程同样要有MVP的思维

工具与标准化流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具与标准化流程的需求来自于实际使用的人,实验环境下具体工作的负责人就是整理工具需求与标准化流程的不二人选,开发出来后,同样要在小范围内去测试工具与流程是否易用,不断进行迭代。

(三)开发工具与制定标准化流程首先要定义问题,明确边界

每个工具与流程只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要对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有合理的预期和定义。工具与流程只能解决做事方法的问题,不能解决人的问题,不要把人和事杂糅在一起来看。

举个例子来说,某个以互联网从业者为主要目标用户的产品,为了拉新用户,提出一个假设是通过产品/活动的案例分析文章来引流,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批量生产这样的文章。

这里需要解决2个问题:一是找到能够写文章的人;二是要求这些人写出符合需求的文章,这件事怎么标准化呢?

一定要把人和事分开,人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在高诱惑的条件下可以吸引到人,但怎么引导用户去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就需要我们给到工具。

接下来他们就去分析了市面上阅读量高的产品/活动案例分析文,发现这些文章做到了3点:一是文章逻辑结构清晰,二是案例背景详实,三是分析观点犀利。

这3点都能解决么?第三点不能,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犀利的观点,那么这一点重要么?他们去做了用户访谈,发现对于案例分析文来说,用户70%的注意力在于这个案例具体是怎么回事,30%的注意力在于观点,而更多用户表示,想要看观点会去看行业分析和大咖分享。

那么接下来,工具产出就容易了,他们针对产品案例分析和活动案例分析文章中所包含的不同信息侧重点,去制作了SOP,规范了文章结构和需要哪些内容。

(四) 工具与流程不是指导原则,而是对执行结果的要求和执行过程的抓手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还是用SaaS里面产品上线的的SOP来做说明。

关于案例怎么写的方法有很多,但大多都是一些原则,比如要找知名度高的品牌,要交代案例的数据等等,但这些都是指导原则,有效的工具和流程是对结果的要求。

这家公司产出的案例分析文章SOP中,第一步要求作者提交一份选题申报表,选题模板里要求写明一些关键信息,以产品案例分析文举例,包括:产品上线时间、用户数量、最新版本发布时间及功能、最近10次版本更新内容、用户行为流程图、用户积分规则等,同时为每一项内容提供了可以找到素材的渠道、分析的方法。

按照这个模板规定的内容,作者需要去分析这个产品的相关内容,那么这些信息如果有效,就可以保证这篇文章的内容是详实的。同时针对于每一项内容的信息来源给到了渠道,像“用户行为流程图”这样没有现成信息的内容,提供了方法说明,这些是为作者提供了抓手。

之所以很多团队在制定工具和流程标准化时,效果不好,大多是没有深入到实际使用者的场景中去设计,对于很对非标的执行过程,一定需要参与到一线工作中去总结。

大规模增长的工具与流程标准化所需要的,并非只是一套高大上的系统,当然,像数据分析工具神策数据、协同办公工具飞书、企业微信等是需要的,更需要的是深入到执行过程中去提供工具。

在我调研过的很多做活动的同学中,没有技术开发资源是最大的一个痛点,有时候为了追热点做活动,热点都过去了,活动还没开发完。比如小满科技的游戏SaaS提供了包括抽奖、砍价、集宝这些常规活动形式的H5模板,运营人员只需要去更换活动背景和规则,极大提升了效率。

为什么说,增长需要实现工具链和标准化?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我调研了100多位从事增长工作的同学,在调研中我发现,增长想要落地,会遇到3个典型的痛点:

很多在初创公司几乎没有增长团队,只有一个人单打独斗,还在依靠出卖“创意”来实现增长。公司里缺少像数据分析这样的基础工具,或者数据统计做的非常粗糙,没有办法满足精细化分析的需求。

比如某家做海外电商的公司里,有一个产品经理专门负责增长,主要工作是设计像签到、分享等功能来提升留存。

一些在中等规模的公司里,增长团队的核心工作是搭建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找到增长线索,通过A/B测试找到最优增长方法,这些团队所遇到的问题是效率比较低,通常一轮增长实验要进行2-3个月,而制约实验效率的,是执行的过程。

除了以上2种,还会遇到的一个典型痛点是,验证了实验想法之后,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扩张,强依赖于某项资源。

以“私域流量”的玩法为例,私域流量的模型是通过外部投放或裂变将用户引流至微信群,通过群运营动作引导用户产生购买或下载等行为,如果在实验环境中跑通了这个模型,想要实现规模化增长,至少需要考虑3个问题:

1是否构建了渠道质量评估机制,如何确保投放渠道的转化率稳定;

2是否构建了社群服务流程与抓手,如何保证不同运营人员的运营效果;

3是否构建了后续的服务流程,延长社群转化流量的用户生命周期。

增长工具链与流程标准化的作用,在于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去支撑增长实验落地与增长策略的规模化执行,不断用实验验证的方式找到最佳方案,这其实有些类似于“中台”的作用。

在流量越来越匮乏的当下,不仅要通过增长实验找到增长线索,还要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找到最佳的增长手段,并通过工具链与流程标准化提升增长效率,最终可以提升规模化增长过程中的效率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