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自己的成员,看背景学历不低,看态度工作也很积极热情,但总感觉成长速度不快,能力跟不上组织发展的节奏。
一次在为一家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盘点时,我逐渐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原因。
小A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很会领会领导意图,在上传下达、待人接物上有很出色的表现。前阵子公司组建投资部,没有外部合适的人选,领导就在内部选拔。李四不愿意再从事没有含金量的行政管理岗位,向总经理争取到了这个位置。工作是开展开了,不过在项目投资上交了不少学费。至今还有几个项目因为投资失误而等待处理。(这三个是同一人吗?)
小B说,自己在公司10年,既干过销售,也干过生产,还干过采购,除了人力资源工作没有干过,公司内所有岗位都干过了。每个岗位从事的时间都不长,自己也不知道啥最擅长、干的最好。
在人才培养上,有人的观点就是要让他多干事。一旦这件事小A干好了,另外一件事准想起小A,也不管这两件事的性质是不是想差十万八千里。人力资源没有人干,小A去干;法律事务没有人干,小A去干;采购缺人了,又想起来了小A。看起来,似乎挺看重小A,在培养小A。但是小A干了很多年,只培养出了行政能力和领导意图的领会,专业能力一点没有得到积累。如果企业里关键人才都这样来培养,带出来的团队看似啥都会,但是都不专业。遇到问题时,就会依赖领导的智慧,领导说东不敢向西,领导错了,大家都掉进沟里。思考问题缺乏系统性、前瞻性,顾得了今天、顾不了明天。一遇到复杂的问题就熄火,看起来大家都很忙,但是效率就是提不上去。
有一个客户我跟踪服务了4-5年,那些年人力资源经理有如走马灯一样,一年换一个。最短的不到10个月。想一下,这10个月既要忙着熟悉部门情况,还要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人力资源的专业职能还没有怎么发挥,就离开了。企业一边在嚷嚷人力资源部薄弱,另外一边在频繁地换人。队伍能力建设怎么能培养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