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鲁克的著作,就是解读德鲁克。管理学本来就是并非专供管理学家把玩的“阳春白雪”。德鲁克的著作因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践意义更亲切可人,带有温暖的气息和人性的关怀。
德鲁克的管理学理论贡献,更应该看作是实践性贡献。因为德鲁克从不居高临下式地说教,他有别于晦涩理论家的语言,他情节般展开的叙述,他众多创建中透视出的实践辩证法,使我们要读懂他的著述并不难。德鲁克的实践性管理学著述,识力既精,趋向不惑,深入浅出,清楚明白,优游不迫,非常好读,文体上显示出20世纪欧洲绅士特有的优雅气质与流洒风度。德鲁克实际上是在用思想的利刃,切割着现实的困惑,所以读来既深邃,却又十分亲切。
事实上,优秀理论以具体实践情况为基础的。在波士顿大学保罗·卡莱尔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arlile and Christensen, 2005)合著的论文中,他们指出:“许多被称为管理理论的理论,未能通过这种考验。研究人员没有仔细分类,就从观察跳到了假设。要么他们没有下功夫寻找反证,就从相互关系跳到了因果关系。结果怎样呢?这些理论要么就是错误的,要么是基于危险的一知半解基础上,因为它们都未能充分研究X导致Y的情况。”375对德鲁克来说,优秀的理论总是以具体实践情况为基础的,正如西方谚语所说:“好的理论也绝对是实践性理论”(There is nothing so practical as a good theory)。
德鲁克的实践性管理思想没有告诉经理人如何迅速、容易地赚钱,而是告诉我们,做一个有效经理人必须学习和实践,学习和实践是一种挑战,既是挑战自己的目标,又是应对市场的挑战,这就会有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和压力,就会使我们去思考。德鲁克不会给我们提供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而实际上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并不存在。如果我们不去思索管理实践背后隐含的问题是什么,不去探索创新的路径,而是企图找一个捷径,等待别人教给自己一个现成的理论或模式,那你一定与卓有成效无缘。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德鲁克所告诉我们的只不过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模式,是方法论而不是方法,这就是将自己的思想经历用通俗的语言总结出来,以使那些力求靠近德鲁克思想的人更易于接受。《大师的轨迹:探索德鲁克的世界》一书的作者杰克·贝蒂(Beatty,1998)认为:“德鲁克教的是洞察力,一种看事物的角度,而不是一大堆现状分析。”他永远不给答案,只是“教人如何尽力思考”。376德鲁克始终认为,问问题是他的工作,为问题找答案则是经理人的责任。针对企业遭遇的问题,他从不给CEO们一个明确精准的解答,而是通过提问的过程,揭露那些隐而不见、阻碍企业绩效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