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引《诗经》中的句子来加以说明了。“《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经》里面就说了:快乐的君子,真正是民众的父母官啊!我们以前看电影《七品芝麻官》,里面的县太爷就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就是古代老百姓父母官的感觉。在中国传统政治当中,一个好的领导、好的官员,他一定要与民同乐、与民同进退。下属在想什么、做什么?老百姓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爱好?当领导的都要心中有数。这就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真的做父母官的感觉,就是要有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感觉,一个有经验的父母带孩子,孩子屁股一撅,你就知道他要拉屎撒尿。你就要有这个本事,才能做好父母官,做好老百姓的领头羊。
宋代的欧阳修,曾经在滁州作太守。当时北宋的经济非常发达,老百姓日子也很好过,平常没事的时候,他就经常游山玩水。滁州是群山环抱,尤其是西南边的层层山峦,非常优美峻逸。欧阳太守游山玩水,老百姓也都跟在后面,大家一起喝酒嬉戏、跳舞唱歌,有时候喝醉了,干脆就在溪水边搭个帐篷野营。后来,欧阳太守在山上风景最美的地方修了一个亭子,亲笔题名叫作“醉翁亭”,并且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文章一开篇就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后面有一段句子非常精彩,他写道“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思是老百姓都知道跟着欧阳太守,跟着我们的父母官出去郊游非常快乐,但是大家却从来没想过我们的父母官,他为什么也会这么快乐?
是啊,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快乐应该建立在哪里呢?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推崇的“快乐观”,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一个人快乐,不如把快乐带给大家;只有把快乐带给大家,才是真正的快乐、持久的快乐。所以,官乃民之父母,一定要有与民同乐、与民同进退的情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