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第七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军争篇结构】

军争第七,位于“虚实篇”之后,竹简本也是第七篇,“行军篇”之后,“虚实篇”之前。

从“形篇”、“势篇”、“虚实篇”到“军争篇”,其联系非常紧密,“形篇”提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但并没有给出答案,而“势篇”的“以正合,以奇胜”给出了具体方法。

“势篇”讲“奇正之法”,“虚实篇”讲“避实击虚”,是奇正之延伸,奇正重己,虚实对敌,二者相辅相成。

“虚实篇”提出“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也没有讲具体的方法,只是讲这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核心原则,而“军争篇”给出了具体答案,阐述“后人发,先人至”的方法。

军争,即两军争利。这个“利”不是利害、利货之“利”,而是便利之“利”,也就是要率先抢占先机,抢占制高点,抢占战略要地,以构建有利于己的态势。

全篇472个字,从两个角度阐述如何抢占先机,争得有利的战场态势;上半部分讲争利之法,下半部分讲争利之保障工作。

上半部分争利之法的四种方法。

“孙子曰……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讲迂直之计,其核心在于“后人发,先人至”,以争夺先机,获得制敌之权,掌握战场主动权。

“故军争为利……无委积则亡”讲军争之利与危,其核心在于正确选择行军方式,孙子讲了强行军、急行军和常行军三种方式,基于战场情形,需要从利与危两个角度考量恰当选择。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利”讲军争环境,两军争利,必然要扫描和探查周围环境,外交环境、地形、地利环境、人才环境是三个必须要探查的环境。

“故兵以诈立……此军争之法也”讲军争之法,其核心在于正确选择行军节奏,一方面是速度上的节奏控制,另一方面是分兵与集中方向的节奏控制。

下半部分讲军争的四个方面的保障工作。

“《军政》曰……此用众之法也”是说“一人耳目”的指挥系统,以确保团队的行动统一性。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是说发挥指挥系统的作用,形成的战场心理效应。

“故三军可夺气……此治变者也”是讲抢占先机、抢占制高点、战略要地的行军节奏中,要确保部队的士气与体力。

“故用兵之法……此用兵之法也”是讲军争过程中的用兵八戒,高度注意的八个注意事项。

【军争篇章句详解类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