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最主要用到的工具是胜任力卡片(或称能力卡片、素质词典等),还有一些辅助工具,如分隔卡、能力卡库、计分表等。我们来看一下胜任力卡片长什么样子,如图4-4所示。
图4-4 Lominger67项能力素质词典样例
前几年大家建模用得比较多的是Lominger67项能力卡片:
第一个图是Lominger能力词典的构成:由67个素质、19个职业发展停滞因素及7个国际视野关注因素组成。
第二个图是以67个能力卡片中的一张卡片“以行动为导向”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卡片里对“以行动为导向”列出了一些正向行为(即擅长),这些行为描述在卡片建模中写行为描述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这里也包含反向行为(即不擅长),建模时需要写“反向行为”的情况比较少,但是有的企业需要的。这里的“过度使用”行为建模实操中基本不用。
第三个图是能力卡库,汇总了共8个要素的所有能力项,要素1~6包含67项正向的能力素质;要素7~8包含19个职业发展停滞因素。(注释:19个因素及另外的7个国际视野关注因素我们在建模中很少用到)。
还有一些卡片就是“分隔卡”等,是在卡片筛选时做分隔使用的。
这几年,一些大的咨询公司也都有自己开发的能力卡片(或能力词典),有38个能力卡片的,有22个能力卡片的,有自己开发的全套能力词典手册的。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了,我要建模,可是没有胜任力卡片,如何获取呢?应该说,卡片来源有几个渠道:一是作为专业人士,我们通常都是专业认证后取得的胜任力卡片工具;二是有的同行参考借鉴一些专业的词典手册;三是可以参考一些同行业公司已经有的模型资料。当然,很多公司也会找专业机构帮忙建模,不需要考虑工具的问题。
总的来说,能力卡片(或能力词典)只是在建模过程中会依托的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我们在帮企业建模的实操中会发现,卡片里的行为描述因为比较通用,往往不能够准确表达出企业对员工能力要求的具体行为点,很多时候不符合企业特有的语言习惯,比较“拗口”。所以,我们在建模中书写的行为描述,通常还是顾问引导参与者共创出来的。应该说,胜任力卡片是一个可用的工具,但不是一个必要的工具。
至此,上篇明道篇详细介绍了胜任力建模的道、法、术。道的部分,关于建模应知应会的理论部分,相信以上内容完整够用。法和术的部分,主要介绍了胜任力建模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工具。具体步骤如何操作,如前面提到的绩优数据采集分析如何进行;BEI访谈、焦点小组会议和问卷调研等方法如何开展;访谈结果如何整理和分析;共创会中如何引导,以及结果如何校准等,我们将在中篇建模篇带着读者一步步拆解,详细介绍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及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