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营销攻占城市市场组合拳

时间72日周三晚1930

专家许翔,联合利华全域重点客户及商用策划总经理。在国内快消品行业已有二十余年前端和中台从业经验,先后服务于达能、雀巢太太乐和联合利华等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具有丰富的线下和线上实战管理经验。

主持人张本心,识干家(博瑞森图书)创始人&总编辑,22年管理图书策划出版经验。

一、快消品营销的百搭属性与行业趋势

快消品行业作为民生行业的核心,堪称 “百搭行业”,其营销方法论是众多行业的底层逻辑来源。许翔老师在联合利华工作近 20 年,先后服务于达能、雀巢等世界 500 强企业,他指出:“快消品是最专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行业,其营销理论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能衍生到奢侈品、餐饮、白色家电、3C 数码甚至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 这是因为快消品行业需要直面消费者,不仅要完成产品生产,还要建立品牌认知、搭建渠道、管理终端,这种全链条的实战经验具有极强的可迁移性。

近年来,快消品营销发生了显著变革。2015 年以前,线下渠道占据主导地位,而如今电商渠道占比已接近 30%,部分品类甚至达到 50%-60%。更重要的是,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渠道与媒介的边界——这些平台既是媒介传播的阵地,又是直接卖货的渠道。“以前电视是宣传阵地,商超是卖货场所,两者是割裂的,但现在渠道和媒介高度融合,” 许翔强调,“消费者成为‘全域购物者’,同一个人可能上午在便利店买水,下午通过京东买洗衣粉,晚上在盒马买生鲜,企业必须具备全渠道整合能力。”

二、存量市场下的增长逻辑:货品供给与消费者洞察(时间1805

(一)在市场进入存量甚至缩量竞争的阶段,企业如何实现增长?

许翔以奥妙为例给出了答案:“增长的核心在于跟上消费者需求的迭代,不能只在老需求里卷价格。” 奥妙作为国民老品牌,通过精准的需求细分实现了产品迭代:针对年轻女性推出具有抑菌、去血渍功能的内衣专用洗衣液;为忙碌的白领设计 15 分钟快洗产品;为注重生活品质的精致妈妈开发香氛系列,甚至进一步细分不同花香类型。同时,针对学生群体推出 50 毫升便携装,针对家庭采购者推出 1 升家庭装,覆盖出差、居家、宿舍等多场景需求。

(二)消费者洞察与增长实践(时间2448

“货品供给是当下快消品乃至各行各业的关键“,许翔指出,“但货品供给的前提是消费者洞察,这需要企业做到三点:

1、首先是渠道洞察,比如商超渠道的货品策略和免品策略每年都在变化,要通过与客户沟通捕捉这些变化;

2、其次是善用数据工具,淘宝的生意参谋、京东的商智等工具能提供详细的人群画像和购买习惯数据;

3、最后,消费者洞察必须是‘一号位工程’,如果企业老板不重视,方向错了,所有资源都会白费。”

他以洗衣粉和洗衣液的品类迭代为例强调:“如果现在还盯着洗衣粉打,怎么可能增长?洗衣粉是衰退品类,至少要在洗衣液、高端洗衣凝珠等细分赛道发力。”

三、城市市场的战略价值与渠道运营逻辑(时间3651

许翔的两本书《快消品区域 / 城市经理全渠道管理》和《快消品销售主管城市开发实战指南》都围绕城市市场展开,这是因为中国有近 300 个地级市、约 3000 个县级市场,每个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竞争格局差异巨大。“280 多个地级市,每个城市的品牌市占率都不同,” 许翔解释,“工厂总部所在地可能是根据地市场,市占率 20%,但随着地理半径扩大,市占率会逐渐降低,因为管理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他提出 “一城一策” 的城市运营逻辑:“核心市场有 21 个操作步骤,空白市场需要 5 个关键步骤,竞争激烈的市场则有 8 个攻坚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有可迭代的方法论模块。” 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的逻辑完全不同:线下是 “To B+To C” 模式,需要先将货品卖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卖给零售商,最后触达消费者,存在明显的渠道壁垒。“比如某个县城的红星超市垄断了 80% 的销售,如果你和采购关系不好,根本进不去,货就上不了架,” 许翔举例,“而线上是‘To C’模式,直接面向全国消费者,只要掌握电商运营技巧,就能突破地域限制。”

渠道冲突是全渠道运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许翔认为:“渠道冲突是选择全渠道的必然结果,而非自然发生。解决冲突需从三方面入手:

1、渠道层级与策略设计,区分不同渠道的货品与价格,如为线上线下定制专属产品,避免直接竞争;

2、强化执行力与管控系统,通过追踪系统实时监控库存与价格,防止窜货与乱价;

3、企业 “一号位” 需深入一线,了解生意卡点,因为渠道冲突的解决绝非单纯管理问题,需老板从底层把控资源分配与策略方向。

四、新兴渠道与传统渠道的演变与挑战

(一)社区团购:从爆发到衰落的本质(时间4357

社区团购在疫情期间因履约受限而快速发展,但如今已逐渐衰落。许翔分析:“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主打‘次日达 + 自提’,但随着盒马、美团小象等即时电商的兴起,消费者更倾向于半小时达的购物体验。谁愿意去夫妻店或修车铺自提货物?这种模式体验太差,被淘汰是必然的。” 他强调,新兴渠道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真正满足消费者购物习惯,就像临期食品渠道能存活,是因为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

(二)零食连锁:效率与裹挟的双刃剑(时间4911

零食连锁(如赵一鸣、好想来)的崛起对传统经销商造成了冲击。“以前经销商在县城覆盖 500 家终端,现在 40% 的生意被零食连锁店垄断,” 许翔指出,“对厂商而言,好处是效率提升,无需管理 500 家小店,只需对接几家连锁;但问题在于会被裹挟,连锁渠道会要求更低的供货价,比如经销商拿 95 折,连锁可能要求 75 折,否则就卖竞品。这考验品牌商的话语权 —— 如果品牌足够强,像可口可乐、德芙,连锁就离不开你;如果可有可无,就会很被动。”

(三)药店渠道:爆品与功能性产品的主场(时间5413

药店渠道并非新渠道,但许翔认为其价值在于销售爆品和功能性产品。“采乐洗发水在商超卖不过海飞丝、清扬,但在药店渠道却能碾压它们,因为它主打去屑功能,更符合药店的专业形象,” 他举例,“快克、康泰克等非处方药其实都是快消品逻辑,这些品牌的主理人大多来自快消行业,因为药品营销和快消品营销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不过,药店渠道难以孵化新品,更适合已经建立认知的英雄单品。

(四)母婴渠道:细分到极致的市场(时间5557

母婴渠道与人口出生率强相关,但许翔强调 “每个类目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昨天我朋友提到一个品牌,只做一岁以内婴儿的安抚奶嘴,一年能做几个亿,” 他举例,“在这个市场,如果你做不到类目前十,就再细分,做到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一,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比如专注于 0-6 个月婴儿的辅食,或者特定材质的奶嘴。”

(五)便利店(CS 渠道):“两个 15”的底层逻辑(时间012030

许翔在书中专门用一章讨论便利店渠道,他总结出 “两个 15” 的底层逻辑:“消费者在便利店的平均购物时间在 15 分钟以内,客单价约 15 元。这决定了便利店适合销售高周转、高毛利的爆款,比如饮料、零食、烟酒。” 他强调,便利店每个类目容纳的品牌非常有限,“洗发水可能只放 2 个品牌,牙膏 3 个,巧克力前两名,口香糖多一点,毛巾可能只有 1 个。所以竞争核心是成为类目头部,并且搞定采购,这和大润发能容纳 20 个品牌完全不同。”

五、品牌与产品的底层逻辑:长期主义的共生关系 (时间010504

好产品就是品牌,好品牌一定有好产品,” 许翔强调,“在流量媒介中心化的时代,可能出现秦池酒那样‘有品牌无好产品’的案例,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没有好产品的品牌迟早会被淘汰。” 他以可口可乐为例:“100 多年来,可口可乐一直是好品牌,因为它不仅产品独特,能让人上瘾,而且每年都在迭代品牌打法,找新代言人、做新活动,让品牌保持年轻。”

对于折扣店,许翔持谨慎态度:“折扣店更多是处理滞销品的渠道,靠折扣店很难打造品牌。如果一个品牌长期依赖折扣店,大概率会沦为白牌。没有无缘无故的低价,消费者也会怀疑产品是不是有问题。” 他建议品牌商将折扣店作为辅助渠道,而非核心阵地。

在产品定制化方面,许翔指出:“定制化一部分是厂家主动为之,更多是零售商为了规避竞争而要求的。这考验企业的柔性供应链能力,如果供应链效率低,定制化会拖垮企业。所以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渠道,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

六、线上线下融合与全域运营:从 “人找货” 到 “货找人”

线上电商已从 “货架电商”(淘宝、京东)发展到 “兴趣电商”(抖音、小红书),消费者的购物路径变得更加复杂。“现在一个消费者可能在抖音刷到衣服直播,然后去小红书搜索‘夏季吸汗服’种草,再回到抖音直播间领券下单,或者跳到淘宝、拼多多比价,” 许翔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可能在四个平台都投入了费用,但最终成交可能在任何一个平台。这就是全域购物的常态。”

他以山姆会员店为例,说明线下渠道的价值重塑:“山姆就像‘线下李佳琦’,消费者闭着眼睛买就行,因为它的采购团队专业到难以置信。我们和山姆谈判时,不仅要谈价格,还要谈化学成分、使用场景,他们的选品逻辑非常严谨。这说明线下渠道只要做好体验和信任背书,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许翔强调,线上不仅是卖货渠道,更是品宣阵地:“以前线下强的时候,大润发、沃尔玛是品宣中心,现在线上的抖音、小红书承担了这个功能。品牌需要在这些平台做种草,建立认知,再引导到各个渠道转化。”

七、实战问答与行业洞察:从具体问题看底层逻辑

(一)白酒宴席渠道:关系与利润的平衡

有观众问:“白酒打宴席渠道,用主线产品好还是宴席专属产品好?” 许翔从商业本质回答:“这取决于你的资源。主线产品利润低但名气大,宴席专属产品利润高但需要渠道分润和客情关系。如果关系够硬,就推高毛利的定制酒;如果关系薄弱,只能靠主流品牌,但要面对价格透明的竞争。核心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做价格不透明的生意,而不是单纯比较产品类型。”

(二)私域运营:高毛利品类的专属战场(时间011201

关于快消品是否适合做私域,许翔指出:“私域适合高毛利品类,比如护肤品、高端食品,因为它们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支撑运营成本。大众快消品毛利低,做私域很难盈利。当然,如果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细分品类,比如高端母婴产品,私域还是有价值的,但需要结合品类特点设计运营策略,比如宝妈群体可以通过育儿内容引流。”

(三)外资快消品:没有绝对优势,只有适者生存

对于外资快消品在国内的发展趋势,许翔认为:“外资和内资没有绝对的优劣,关键在于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是否强,是否以消费者为核心。市场上有发展好的外资品牌,也有没落的;有崛起的内资品牌,也有倒闭的。挑战在于多渠道的复杂性和媒介去中心化,企业需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组织适配性,这对所有企业都是公平的考验。”

(四)胖东来现象:不可复制的地域 IP(时间010504

针对胖东来的火爆,许翔保持理性:“胖东来是许昌市政府托举的网红 IP,它的模式很难复制,因为其他城市不会以全市之力支持一个连锁品牌。永辉、步步高模仿胖东来,效率很低,因为缺乏地域支持。胖东来满足了许昌 90% 消费者的需求,但其他地方的‘胖东来’不一定能满足当地需求。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网红话题,回归本质还是要以消费者为中心。”

(五)名创优品与线下零售趋势分析(012608

从名创优品自身运营看,国内市场面临挑战,内地同店 GMV 出现下滑,闭店率有所上升。但通过战略调整,如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开大店,推行 “超级门店” 战略,探索快闪店、机场店等新业态,升级渠道与店形。同时,在 IP 联名上拓展宠物用品、二次元等新领域,以提升品牌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

海外市场是名创优品增长亮点,海外门店数量持续增加,营收增速明显高于国内。其通过产品差异化,依据不同国家对 IP 喜好开发产品;构建本地供应商网络,贴合当地消费特点;采用营销差异化,借助本地社交媒体、网红营销;实现人才本土化等策略,在海外市场取得不错成绩。

从线下零售整体趋势而言,线上线下融合愈发关键。名创优品也需顺应此潮流,线上为线下引流,线下作为体验与服务场景反哺线上。此外,以产品创新和消费体验为核心成为趋势,名创优品通过不断推出新 IP 联名产品,打造独特购物场景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八、写作与职业发展:思维提炼的复利效应(时间013707

有观众问:“写完一本书后,能借这本书做什么改变?能否改变命运?” 许翔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我的第一本书是公众号文章的集结,第二本书是为了解决团队新人的困惑。写作的过程是提炼思维的过程,写完两本书后,我对行业的认知确实提升了好几个层次,因为写作迫使我系统思考。”

他强调:“写作不能直接‘改变命运’,但能带来复利效应。比如猎头会因为你的专业著作关注你,企业会因为你的行业洞察邀请你合作。更重要的是,写作让你养成总结的习惯,这种习惯会渗透到工作中,帮助你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许翔建议从业者无论是否出书,都要养成记录和总结的习惯,“哪怕只是写工作笔记,长期积累也会产生质变。”

九、快消品营销的终极心法: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敏捷迭代

在直播的最后,许翔总结了快消品营销的核心:“无论渠道如何变化,技术如何迭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本质不会变。企业需要做的是保持对消费者需求的敏感度,在货品供给上做到极致细分,在渠道运营上实现全域整合,在品牌建设上持续与消费者沟通。”

他以自己服务的联合利华品牌为例:“清扬、奥妙、金纺等品牌,每年都要做消费者洞察,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打法。市场永远在变,只有敏捷迭代的企业才能跟上节奏。对于从业者来说,要不断学习,不要怕竞争,竞争激烈说明市场有价值,而学习和实践是应对竞争的唯一方法。”

这场直播不仅展现了快消品营销的实战方法论,更揭示了商业的底层逻辑 —— 无论行业如何变迁,真正理解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许翔老师的分享既有战略高度,又有落地细节,为快消品从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